过年悟“过”
“过”的本义是“从一个地点和时间移到另一个地点和时间”。
“年”是符合大自然规律和人类活动规律的时间单位。过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遗留下来的传统风俗习惯。年年过年,重在于“过”。对于过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
人生就是一个过程,并不是一场志在必得的竞赛。在生命的意义上,富人与穷人、伟人与凡人同样度过一年。
过年的要义是辞旧迎新,盘点旧岁,盘算新年;就是总结旧岁,评价旧岁,感恩旧岁,辞别旧岁,展望新年,祈愿新年,谋划新年,开局新年。
过年的“过”又不同于过日子的“过”,它主要指在新年、春节期间进行的庆祝活动等。过年既是传统的风俗习惯,更是中国文化几千年的积淀而传承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每年一次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现与绽放。因此,过年实际上是一次传统文化的节日盛会。具体来说,体现了以下四种文化:
饮食文化。每到过年,各家各户都要备办丰盛的菜肴,腌腊烧烤、时鲜果蔬、美酒佳酿、名茶香烟,应有尽有。且各地有各地不同的风味与地方特色,从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的饮食文化的大盛宴,体现出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丰富的文化内涵。
娱乐文化。每到过年,各地都要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与体育活动。如北方的社火、庙会、冰灯,江南水乡的社戏、花灯,南方的玩龙舞狮、游园赏花、闹元宵等,此外还有各种影视戏剧、民间体育及游艺活动,体现出极富乡土气息与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氛围,烘托出节日的喜庆气氛。
民俗文化。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要扫尘,贴春联、年画;祭祖先,敬天地全神,包括灶神、门神、财神,祈祷来年吉利;燃放烟花、发压岁钱、讲吉利话、禁粗言秽语、守岁等。构成了一幅浓郁的民族风情画卷,体现了只有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古国才有的民俗文化气息。
家庭文化。家庭是最稳定的生活单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是做人经事的不可或缺的环节。每到过年,合家团聚这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无论什么情况,无论相隔多远,一般都要回家团聚,享受亲情、天伦之乐。这种血浓于水,叶落归根,寻宗问祖的恋亲情结,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团结御侮,奋发图强的动力,并深深的植根于中华沃土之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