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的秋
不知不觉间,就立秋了。
立秋了,就会发现,前脚刚立秋,后脚就像有人旋动了天地间的空调开关,早晚和夜里清凉爽快,午后那一阵子燥热成了秋老虎的虚晃一枪,大地一下子跨入了沉静而博大的秋之意象里。
秋应是国画大师,以大地为纸,气候为笔,创一幅大水墨画,色彩斑斓、意境深邃,热烈丰富,但别有风味。看这幅图画上,秋的山是“秋山明净而如妆”,秋的水是“秋水共长天一色 ”、“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红的高粱、黄的谷子、白的棉花、由青渐黄的玉米;满地的西瓜、冬瓜、南瓜、甜瓜;满树的枣子、石榴、苹果、梨、核桃;秋天的树木,松青枫红桐叶黄;秋天的野草,狗尾巴花、稗子、棘梨等等说出名字的说不出名字的林林总总的都在结籽;各种颜色已经备好,正一笔一笔涂抹在农田,在山岗,在大地的角角落落。
与其他季节相比,秋自有自己别致的格调:没有春和景明的妖娆迷人,但有天高云淡风轻扬的韵致;没有夏的浓绿热烈,但有绿中带黄、庄稼成熟的沉甸与厚实;没有冬白雪皑皑、千山银蛇狂舞的雄伟,但有收获硕果后的满盈与欣喜。“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的名句道出了喜秋人们的心声。“秋天气候宜人,有件衣服就能过;秋天饿不着人,走到哪里自己都可以弄到吃的。”这是老人们的生活经验。
秋还很颇具质感,走到哪里,都能找到沉甸甸的感觉。无论是低垂头颅的红高粱,还是绽开笑颜的玉米,或是晶莹圆润的葡萄,都给人以丰收在望的充实感觉。但是,秋的秉性就是那么不张扬,从不喧闹、噪聒,静静默默,沉静如水,一直宁静到收获时刻的到来。
秋天的土地包容万千,艺术地创设了天地的大美而又不言。 看秋之田野,尽显苍茫浑黄,裸露出的,却是真实、深厚的地母胸襟。千里沃野,莽莽苍苍,恢弘大气,虽承养着世上万物生存、给养,但不自倨、不自傲,不道亏。世间万物生灵,从大地中来,又复归于其中,这种包容万物而不言的胸襟、气度,谁能与之相比?秋真是大匠,造就了这天地间的大图景,他运用大手笔,成就大杰作,转眼间,便令人间异然一新,他动作挥洒自如,作品浑然天成。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空气中的污浊,随水汽凝露为霜,天地间,就一片洁净了,显现出一种特别的轻柔与温情。梧桐树的叶子,是秋的使者,总是在立秋之后,便开始翩翩下落,让人们见一叶而知秋。踏着满地的落叶,在咯吱咯吱的响声中,不禁让人想到,在四季的轮回中,人们许多的日子,就这样被无情地碾压去。
秋之味道,是说之不尽的,但应知而不言,这也算是与秋的内敛能互相应和了。(摘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