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哥学《论语》—好德 Vs好色

标签:
《论语》论语好色好德无奈美女误解解字罗伯哥杂谈 |
分类: 学《论语》 |
今天罗伯哥要学习的是《论语》第十五篇——卫灵公之十二节。
原文: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大意是:算了吧!我还未见过对德象好色一样的人呀!
其实换言之,就是人们对色情的追逐总是胜过对德行的修炼。
在论语里出现这样的喟叹实在是孔夫子的无奈,我们学习《论语》的时候如果只从书里或者字面理解,也许很难发现其中的奥妙。
那么这句慨叹里究竟蕴藏着什么样的玄机呢?罗伯哥向您慢慢道来。
其实孔夫子的这句话实在是对弟子们揣测他与卫国夫人南子之间关系的一种无奈。
话说孔子离开鲁国后,先是到了齐国,这时候的晏婴已经行将就木(就木——进入棺木)了。孔子不愿意与齐国的臣子们一起加害晏婴,离开齐国,进入卫国后,被当时主持卫国国政的卫国夫人南子所倾慕。
背景:卫国当时卫灵公在位,其子蒯聩为太子,蒯聩曾经多次企图谋害卫灵公,灵公害怕死亡又不忍处死太子,便以养鹤为名义,不理朝政,把国家完全交给自己的妃子南子打理了,父子间相安无事。
南子,在春秋时期应该是绝色美人了,当时传说中有两个极品美人,一位是南子,一位是楚平王的王妃伯赢。西施的美其实要逊色很多,南子和伯赢还包含了内在的那种难以言说的美丽。总之绝对的绝代佳人。
南子的美丽确实是卫灵公所无福消受的,因为他的儿子太子蒯聩也在迷恋着南子,因此父子二人谁也不敢给这个女人应有的爱抚。
卫国人对于这个所有人都难以企及的女人有着颇多的传说,什么样难听的话都脏水一般泼到南子身上,甚至说她豢养了侍宠,其实那人不过是南子的弟弟,后来干脆在蒯聩叛乱的时候替南子死了。
孔子到达卫国后,应南子的邀请,与南子会面,南子倾慕孔夫子的才学与盛名,更是渴望这个旷世才俊能够帮助卫国强盛起来。
南子见到孔子后,因孔子的才学与思想进而爱慕这个当世的圣人了,在宫廷内南子屏退了所有的侍卫,只留一些贴身的侍女,而且服饰也是极具性感吸引力的装束,整个宫殿里都弥漫着麝香的味道,据说这种味道很容易使人产生性冲动。成熟女人——南子,当然渴望这位她倾慕已久的圣人帮助她治理卫国,也希望得到自然的身心的愉悦。
然而孔子,正义凛然,南子的渴望也就变成了更大更高的倾慕了。
太子蒯聩在得知孔子会见南子后,旋即命人在街头散步谣言,说孔子与南子独处两个时辰,靡香浪荡,定然是做了越礼的行为。
孔子回到馆驿后自然也受到弟子的猜疑,孔子越是解释弟子就越是不信。
弟子们以为孔子会控制不住自己,亦或是通过那种越礼的肌肤媾和来达到自己的政治主张。
孔子很是无奈的说了,这句话: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其实我们每个曾经读过书,又能够接受社会应该有秩序有规则的人,都能够理解。
色:是人的自然属性。
德:人的社会属性。
也就是说,色不需要学习,也不需要修行,动物最本能的交媾行为。
德,属于社会规范范畴,需要修炼,需要不断学习深化。
这句话的另一重含义就是,如果人们对德行的修炼如同对情色的追逐一般主动,大同的和谐社会就很容易实现了。
现在罗伯哥为大家解释一下,“好”、“色”、“德”三字。这三个字的字形都没有太多的演化,基本保持了造字之初的原貌。
“好”由“女”和“子”的组合构成,有人说“女子”好或者女人好,其实不够准确,这样的解释其实往往是基于男人的立场,尤其是好色的男人哦。其实好色绝对不仅仅是男人的事情。
“好”由女和子构成其实是有女和男构成的,意义应该有三重。
其一,女和男构成表示家庭的规则和秩序,即夫妻的构成和秩序。
其二,表示繁衍,只有男女的组合才可能有繁衍。
其三,表示愉悦,也就是只有人类才具有的交媾不仅仅是繁衍还是娱乐的特点。从好字的篆书写法您也许可以发现一些哦。
其实色的最初含义就是表示人类在交媾后面部和生殖部位颜色的,后来也就有了颜色的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呢?
从字体构成来看,色实际是一个俯身的人字与一个跪伏的人字的组合,从赵世民先生解说汉字里,我们发现,其实色字本来就是一种人类媾合的后位体位罢了,因为当时认为这种体位是非正常的,也就特别用这样的构字方法来标示特别了。
说道这里也许您就理解为什么“色”会是有色情和乱性的意思了吧。
篆文的写法其实是两人并立,用心来擎举祭祀器皿的姿态。
德是社会性的因此用双人并立;德是内在修炼的,因此用心;举托的是祭祀器皿,表示共同的目标与渊源。
另外三个字的字义寓意都是“吉”。
当然是都属吉,因为三个字的原始意思里都是有愉悦、繁衍、兴盛的意思。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吧。学习《论语》又顺便解字。实在是对经学的不敬。失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