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粮有方看嘉陵
(2022-08-26 17:38:31)分类: 四川政治经济 |
稳粮有方看嘉陵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夏粮丰收观察
李传君
8月的四川,大豆、玉米、高粱、水稻等粮食作物相继收割。据目前情形来看,夏粮丰收已成定局。以南充市嘉陵区为例,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102万亩,预计粮食总产量将达36.3万吨,分别超出市级下达目标任务的1.2%、0.6%,且两项指标均远超去年数据。
确保粮食播面和总产量稳中有增,嘉陵区有自己独特的举措和方法:政府出台一系列粮油产业扶持办法,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支持国有农业龙头企业积极介入,为撂荒地整治、防止耕地“非粮化”作出积极的贡献;同时,发动各种新型经营主体进入粮食生产领域。
在诸多粮食作物生产中,嘉陵区尤以高粱为突破口,依托紧俏的市场需求,成熟的本地及川内外深加工产业,逐年扩大种植面积。今年全区高粱种植面积达到了10.2万亩。
农民种粮,离不开情怀,更离不开补贴
金宝镇天宝宫村,地势较平坦,土壤也较肥沃,可前些年土地撂荒率很高。“总耕地面积2300余亩,就有1300余亩撂荒,总人口1900余人,就有1700余人在外。”原村支部书记李茂彦说。劳动力外流大、土地撂荒率高的根本原因是:种粮没帐算,甚至亏本严重。
59岁的李茂彦算是壮劳动力,他却没外出,留守村里发展产业10年了。“我一直养猪,年出栏900余头,以前靠买饲料,后来觉得,村里这么多撂荒地,不如自己种,饲料自给自足,可省一大笔钱,等于是提高了产值和利润。”去年起,李茂彦开始流转村里撂荒地。
今年,村里1300余亩撂荒地全归于李茂彦的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名下,种了800亩高粱、200亩大豆、300亩水稻。“高粱收后,高粱杆用机器粉碎作猪饲料,大豆也全用做饲料,稻谷和高粱卖出;秋季旱地种小麦或冬菜,冬菜收获后种早高粱,小麦收后种迟高粱。”
流转这么多地种粮食,李茂彦坦诚说:“种了一辈子粮食,有了这个情结。”另外,他说政府组织他们去邻近的巴中地区考察,发现那里的各方面条件都不如嘉陵区,“屁股大点的地上都种了粮食,我们这么大块大块的地,哪有不种粮食的道理呢?不种不好意思!”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嘉陵区这两年加大了粮油产业的扶持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仅粮食生产的纯利润,1300余亩顶多四五十万元,相比其他经济作物差得太远;但加上各类补贴,就会有上百万元的纯利润了,加上养猪的利润,够了。”李茂彦说。
嘉陵区在去年出台了《防止耕地“非粮化”促进粮油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外,今年7月又分别出台了《嘉陵区高梁产业发展十条扶持政策(试用)》和《嘉陵区粮油产业发展十条扶持政策(试用)》,前一个文件有效期5年,后两个文件执行时间到2023年底。
根据文件,撂荒地复耕不低于50亩的,每亩可获一次性补贴600元。凡种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甘薯、大豆不低于50亩的,可获400元/亩·年;凡种高粱不低于200亩的,可获500元/亩·年。实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00亩以上的可再获100元/亩·年。
政府牵头,农业国企介入防止“非粮化”
要扩大粮食播面、提高粮食总产量,必须防止耕地“非粮化”,那么,整治撂荒地、腾退低效经济作物用地,用来复耕种粮食是必须采取的举措。2020年,嘉陵区启动了撂荒地整治“两年攻坚、三年清零”行动。估计今年底将实现全区农户承包地撂荒地全面清零。
2021年,嘉陵区共完成撂荒地整治8.5万亩,今年上半年,再完成撂荒地整治4.84万亩,全区耕地净流入5000亩,为粮食扩产提供了广阔土地。几乎所有地方农业农村局下属的农业公司都承担了这项工作,嘉陵区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今年就实施了2500亩。
“在吉安镇屈家堰村,我们整治出1100亩撂荒地,在龙蟠镇石板被村,我们腾退低效花椒产业园1400余亩,全部用来种了高粱。”嘉陵区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发成说。8月中旬,这2500亩高粱成熟,红彤彤的高粱经机器统一收割后,很快便销售一空。
在石板被村的高粱基地,主要种植的是酒香糯8号和冀酿4号,亩产量达到了300公斤。南充市农科院还在这里建立了一块试验示范基地,试种38个品种,根据测产,部分品种亩产量竟达到了480公斤!通过优中选优,今后将大面积推广适宜本土的高产高粱品种。
那么,种高粱效益怎样呢?根据嘉陵区一家大型酒企与众多高粱种植基地签订的保底收购协议,保底价为每公斤4.8元。但高粱一开始成熟,宜宾、泸州甚至贵州等省内外收购商便上门抢货,每公斤收购价高达5.6元以上。因此,当地这家酒企收购价也不会低。
“龙蟠镇今年共种植了16800余亩高粱,刚刚在地里脱粒出来,就有人以每公斤3元至3.2元收走,折算成烘干去杂后的价差不多每公斤5.6元。”龙蟠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陈小东说,在嘉陵区当地这家酒企尚未开始收购时,外地收购商就在龙蟠镇收走了三四百吨。
高粱收割后,不少业主计划种植小麦或榨菜。小麦亩产量在250公斤至300公斤,产值1000元左右,榨菜亩产值2000元左右,所以,通过高粱与小麦或榨菜轮作,每亩年综合产值可达到2500元以上,纯利润至少在500元以上,加上财政补贴,可达1000元左右。
稳住粮仓,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大显身手
据陈小东介绍,龙蟠镇那16800余亩高粱,农户散种的仅一两百亩,其余全是50亩以上的适度规模化业主种植的,这些大大小小的新型经营主体大约有40余家,真正挑起了大梁。而在金凤镇,程洪、雍子亚和包祥三个业主粮食种植面积就高达13000余亩。
“今年撂荒地喊清零,上面要求支部书记带头。”身为金凤镇金福社区党支部书记的程洪流转了社区500亩撂荒地,种了300亩高粱、200亩大豆。因自己有一个年产60吨白酒的酒坊,300亩高粱可产18万斤,酿成酒足有9万余斤,解决了四分之三的原料问题。
金凤镇是嘉陵区有名的白酒产业基地,大大小小的酒坊数十家,不少酒坊老板而今都成了种粮新型经营主体。种粮尤其是种高粱又酿酒,延长产业链并可大大提高产品附加值。“以我这300亩为例,仅卖高粱可卖四五十万元,但酿成酒就可卖四五百万元。”程洪说。
金盛社区的雍子亚成立了自己的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从2019年起流转土地种粮食,从最初的600亩逐年增加到今年2600余亩,其中包含1000余亩撂荒地。“因为这里属于旱山区,所以我种了高粱1000亩,大豆1400亩,水稻仅有200余亩。养殖暂时还没上。”
包祥来自成都大邑,他所属的公司在大邑县有水稻基地8000余亩。来嘉陵区后,先是在金宝镇流转3000亩,然后在金凤镇流转了7000亩。金凤镇的7000亩中,高粱种了5500亩,水稻种了1500亩。他采用的模式是水稻、高粱与榨菜轮作,榨菜跟眉山签有订单。
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投身种粮领域,源于嘉陵区委、区政府的大力引导。如对符合条件的粮油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实行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制度,贷款利息贴息50%;对种植规模1000亩以上,首次获得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的均有奖励。
对于高粱种植,还额外增加了扶持政策。如每年安排200万元依法采购高粱病虫害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体系;每年在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中安排20万元以上支持农科院所和龙头企业选育适宜嘉陵区种植的的酿酒专用糯高粱品种;选育成功每个品种奖励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