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里的早晨
   
 
   
 
     
隆里位于锦屏县西南边沿,距县城64公里。隆里地带为一片开阔的山间盆地,良田千亩,阡陌纵横,四周群山环抱,浓荫覆盖。这座瑰丽的古城为明代重要军事城堡。
 
 
 
 
 
 
  隆里古城是用卵石框边筑成的土埂,周长1500米,高4米,宽3米。这里街巷纵横交错,建筑整齐和谐。隆里城设置东、南、西、北四方城片。城门设置采用“勒马回头”式,明通暗塞,虚实结合,暗设机巧。隆里古城建筑风格实现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城内有72姓,72口水井。该古城虽经数百年风霜侵蚀和火灾的劫难,但整座貌仍保持完好,是我国南方高原保存最好的古城之一。
   

    清阳门入口。当朝阳升起时,我从该门入内,惊呼发现了又一处“世外桃源”。
 
    
   
清阳门出口。
 
    
       
正阳门入口。
 
    
       
正阳门出口。
 
    
   
街景一。
 
    
   
街景二。
 
    
   
街景三。
 
    
   
街景四。
 
   
隆里是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贬谪的地方。隆里的龙标书院、王昌龄祠、状元桥、状元墓都是后人为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而建的。张应昭墓、土司墓、龙里花桥、碑刻龙溪,真武山等景点融观赏和考古为一体。古城隆里是一本读不尽看不完的书。
    
    龙标书院:隆里乡小学校。
 
    
   
古建筑之一。
    
   
现古城居民,多为明代“南征北调”时屯军的后裔,他们的祖先来自江苏、江西、安徽等地,生产、生活仍保留着江南一带的特色。这里的居民长期生活在城墙内,很少与城外的少数民族交往,直至20世纪五十年代才逐渐结束不与外人通婚的历史。这种自成体系的封闭性文化,经过600多年的传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孤岛”现象。
    
     
红孩儿。
 
    
   
悠闲的老汉。
 
    
   
入城前的第一张人物照。这些友善的脸儿,带给我一天的好心情。
 
   

   
三个漂亮的小姑娘,整个上午边玩边跟随着我。高高兴兴的让我拍照,又回去找来笔和纸,让我邮寄照片。这天,她们过得很愉快,我也很愉快。
    
   
漂亮的女生,眼中还略带羞涩。
 
    
    隆里人似乎从不躲避镜头,洗发时,女孩也不躲避,这让我很感动。洗毕后,女孩还很热情主动地要做我的导游。
 
    
    和睦。
 
   
隆里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唱汉戏、吟故事、玩龙灯是他们三大民族文化瑰宝。
   
          
   
舞龙。
 
    
    观舞龙表演的老人、孩子,享受着节日的快乐。
 
    
    玩“龙”的孩子们。孩子们是闲不住的,在舞龙的日子里也要玩一玩。
 
   
走进隆里,仿佛走进一本古老的历史画册。那历史与现实,自然与社会,在这古老偏僻山乡的缠结,让人回味无穷。
   
整整一个上午,我忘记了喝水,忘记了早餐和午餐,深深陶醉在了这座古城里面。隆里古城宁静、古朴和祥和的氛围,令人产生幻觉,仿佛时空倒流,回到久远的过去,那古色古香的年月,倍感亲切。在这古城里,我走街串巷的步履是那么轻快。隆里古城,她令我流连忘返,久久不舍得离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