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古典
古典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84,901
  • 关注人气:22,42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生涯咨询”跟“心理咨询”区别在哪里?

(2014-11-14 16:31:32)
标签:

转载

想做生涯方面的心理咨询师们看过来!总得来说,生涯咨询解决的是:我是谁 我要去哪里 我该如何去 的问题。心理咨询解决的是 我是谁,我为什么被困 我如何解困 的问题。前者范围是工作,后者范围是心灵。


 

 

/马华兴 新精英生涯咨询师

【总序:突然想到写一个关于做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心得的系列。因为在咨询培训的过程,以及跟同人聊天的过程,以及跟很多人解释的过程中,总会观察到各种感受、看 法、念头以及思考。写出来的过程就是一个梳理的过程。仅仅为了把职业生涯咨询师这个职业、这份职业的理论和知识结构弄清楚,一并提供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也 方便各种爱好者们撷取、体会。最后,所有我的心得仅仅代表一个所谓专业的,有一定经验的职业生涯咨询师的个人心得,其中难免有别人眼中不对的信 念,想法。所以,各位高人看了不爽,就权当这是一个P,小心,轻放了。好像是李子勋说过,不妨把那些相反的观点和思维,看作是另一种补充。内心能容纳完全 相反的两种观点(比如一边是五毛的,一边是公知的),才是高人。】

这个话题,是很多人特别关注的。职业规划咨询跟心理咨询的关系到底是什么?

在这个行业里待时间长了,会发现几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1.不少心理咨询机构也会提供职业规划的咨询。

2.相当一部分职业规划咨询师拥有心理咨询的能力。比如我很尊敬的贾老师,深不可测的心理咨询功底啊。

3.部分来询者的职业问题背后,确实存在着心理问题。

这会让很多人认为,职业生涯的咨询,其实就是心理咨询的一个子集分支。来询者的职业问题往往是心理问题。所以,让心理咨询师来提供服务就很正常。

但是,在我的咨询中,也会出现不少这样的个案。

老师,我现在做的是电商运营,很不爽。我咨询是想确定几个目标。我到底适合什么职业,我现在的电商未来有什么前景?

而当你按心理咨询的角度来做时,一定会着重关注那个不爽到底是什么情绪,其背后的心理动机是什么,由此深入下去……

但是,这个来询者又说了:老师,我现在也同时在做心理咨询,所以我想请老师更多从行业职业的角度来帮我分析一下,我未来的职业方向和职业路径。

当我做个案的个数越多,这样的来询者就会时不时冒出一个。

这让我对这两类咨询的区别产生了好奇。因为如果我还是按心理咨询的感觉介入,就会被来询者打断,他们说我还不如去找更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你要知道,当你把自己标签成职业生涯咨询师,来询者看到你的期待,就跟他对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期待,产生了出入。

如果求助一个心理咨询师,来询者往往会从其情绪、感受、性格、内心入手。其表现的问题往往是发展性心理问题,或适应性心理问题。

发展性心理问题:发展性心理问题的解决重在帮助个体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健康,完整的人格,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合格个体。比如:我做事为什么没自信,为什么没人认可我,我自己能力那么强,为何找不到好工作】

适应性心理问题:适应性心理问题的解决重在处理个人与环境不能取得协调一致所带来的心理困扰。比如:跟上司老别扭着,在部门里融入不进去,不知道怎么跟人沟通更有助于实现目标。……

在职业中的困惑和问题,往往其背后会有发展性心理问题和适应性心理问题,所以此时,按心理咨询的思路便大有用途。按照我自己的咨询个案统计,大致60%-70%的个案,如果需要真正处理好他的职业难题,必须涉及到这两个心理层面。

而且,甚至有大约20% 个案,其呈现的职业问题,仅仅就是其深层心理问题在自己职业中所呈现的症状而已。他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依然会出现发展性问题(比如:没自信,甚至到习得性 无助)和适应性问题(比如,跟很多群体都相处不好)。如果你再仔细沟通,一些案主,其职业困惑的原因不来自职业,却来自他的家庭、婚姻等等。这类个案,即 便咨询师完全不了解职业,他有深厚的心理咨询功底就能掌控80%了。反倒是一些没有心理咨询功底的职业咨询师,无法处理。

同时,还有那么20-30%的个案,他的职业困惑会仅仅限制在职业层面。他期待的是咨询师能直接从行业发展、职能要求和转换、个人技能提升、企业文化、组织关系、求职面试以及职场政治等方面给到他更多的解答和支招。甚至有一些做软件开发的来询者,他们会问到我,大数据分析和C/C++开发的职业发展道路有哪些。对于这类的问题,如果你对行业、职能、具体能力、职场人际关系没有更深入的了解,就无法回应这样的问题。部分咨询师就会把这样的个案转介,而没有深入了解但硬要咨询的朋友,就会比,较,难,受。

如果用内职业生涯和外职业生涯的概念来区分就更明显。

内职业生涯:从事一项职业时所具备的知识、观念、心理素质、能力、内心感受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

外职业生涯:从事职业时的工作单位、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工作职务、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

职业的心理咨询,更侧重于对内职业生涯的探索和处理,但涉及到外职业生涯,往往就不在心理咨询的范畴了,此时,就得借助行业研究(这是社会学、情报学和管理学的领域)、职能研究(这是HR的领域)、职场政治(管理学领域)等实现。

下图可以呈现三者的区分和包含关系。

[转载]“生涯咨询”跟“心理咨询”区别在哪里?

举个实际咨询的例子。这个例子是做的比较完整的例子。来询者在整个咨询阶段就完成了转企业的过程。

【案例】

一个来询者在金融证券领域做分析师,但因为企业和上司因素,他做的不爽。他咨询的一个问题就是,在证券领域,他还有什么职业道路;同时,他也想提升一下自己的沟通能力,毕竟跟现任上司的沟通总是让他很难受。

这是个典型的职业生涯咨询,这样的来询者绝对不会去心理咨询室来达成这个期待。

咨询的每一步方案,我们都可以按内职业生涯,和外职业生涯来分解。

第一步,澄清和评估他的现状及他所做的努力。(包括个人性格、兴趣测评、职业现状、职业发展历程、家庭、个人之前为这个困惑所付出的)。这一步主要用到的是内职业生涯的内容,咨询师所做的性格测评和解读用的是心理咨询的测评技术,对个人过去履历的澄清以及咨询目标的澄清用的是教练技术(或短期焦点技术)

第二步,由此,共同探索出关于金融证券领域的几个可能的职业发展通道。 注意,在第一步澄清时,我发现这个来询者对自己的未来生涯状态十分清晰。他真的就是需要一个职业发展通道的多方案。此时,如果咨询师对证券领域、证券市场 一知半解,就会卡壳。这就要依靠咨询师的快速学习能力和职业咨询本身要求的行业洞察力。(我在后几篇会讲到,这应该是职业咨询师的一个核心才干:外行看 门道的才干)好在,我也是个股民,也天天看经济新闻,听经济广播,对世界经济发展及证券市场有很多知识储备,这样就跟他有了共同语言。在此,我用了 同探索这个关键词汇,意思就是说,我对证券行业肯定没他了解的深,但是我也不能以我不了解这行业,我只能告诉你如何探索为理由把这个工作推掉。我会 跟他一起探索几个职业路径。这部分,几乎都是外职业生涯的内容。咨询的交互也更多以行职业信息的提供和丰富化清晰化为主。

第三步,确定下一步行动策略。 部分是内职业生涯和外职业生涯的结合。既要关注来询者个人的状态、情绪和性格,又得看各种职业道路的可行性。此时,不同咨询师所采用的咨询方法就会有区 分。有的咨询师偏爱教练、短期焦点或叙事(上述都是心理咨询技术),而有的咨询师则直接给出理性方案。在此,我不能说哪些咨询方法更好。但我想说,如果是 教练式、短期焦点式或叙事,则咨询师需要先引导至双方站位的一致。否则,往往出现鸡同鸭讲的境地。而我个人认为,更重要的是,观察来询者的状态,看他 更适合哪种。那些理性的来询者更接受咨询师像个方案提供者一样,用逻辑框图的方式把下一步策略画出来。而不是引导式发问。而感性的来询者则喜欢咨询师的教 练式引导。

第四步,面试对话和目标决策。事实上来询者很快就有了选项。在马上进入面试前,来询者往往会期待咨询师给一些面试的思路和建议。之后,来询者就来了多个offer,面临目标决策问题,这同样是职业生涯咨询的重要话题。决策往往也是涉及内职业生涯和外职业生涯结合的问题。关于决策的会谈,我们仅仅用了一点教练式提问,对方就有了决定。

第五步,讨论上司关系话题。 个话题涉及到了职场人际关系。但,也不要简单的归类为适应性心理问题,而直接上认知行为、短期焦点等咨询技术。因为,职场人际关系往往牵扯到一些职场管 理、职场政治以及企业文化等外职业生涯的内容。不妨先把外职业生涯话题澄清,然后根据来询者的意愿用心理咨询技术处理来询者的情绪和适应。往往来询者没你 眼光毒。当你把整个企业架构、企业模式告诉来询者后,他自然明白人际关系的问题。比如:小规模夫妻店的老板往往都缺乏对高能力人才的信任。这个问题只要清 晰给来询者一分析,他马上就看明白了。当然,我在最后依旧用了短期焦点的度量和奇迹发问,这能让来询者更加清晰自己的下一步行动。

所以,总体看这几步就会发现,我既要用到外职业生涯的系统化知识和结构化分析,又用了一定的心理咨询技术来关注来询者的内职业生涯。

如果你是心理爱好者,或心理专业者,做职业生涯的咨询,想让自己持续成长,你可以只看内职业生涯,对外职业生涯给来询者浮光掠影的描述,并建议来询者自我探 索。你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咨询限度,对于那些在外职业生涯有更多诉求的来询者,转介。只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并越玩越深。

但是,我依然建议你做更广度的学习。

至于为什么做广度的学习?我会在下一篇系统的提及。

最后,我想说,来询者对咨询的期待,跟我们以为来询者对咨询的期待往往不同。

我要觉察来询者的期待,并调整我的咨询方案和技术,同时也要调整来询者本人的期待。有些内容,我能完全处理;有些内容,我们共同处理;而有些内容,在我的限度之外。

这是一个双方互相调整期待,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