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拉小巫的留学成长日志》推荐序

分类: 且行且思 |
【写在前面】
说来奇怪
我也不认识考拉小巫,怎么就突然收到她的信
“请为我的新书写个推荐吧”
不过我看过《考拉小巫的英语日记》,所以很有点好奇。
我说给我看看原稿吧,
我很少推荐自己没有看过的书,因为现代人最重要的是时间,不是钱
浪费别人的2小时时间等于杀人。
没想到看完以后,很是欣喜
于是又恬不知耻的回信
“我能不写推荐,写个序吗?”
对方虽资深编辑,也没有见过这么自己贴脸过来的人
欣然答应。
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序。
一颗种子,一片森林
《考拉小巫的留学成长日记》
纪伯伦说:“你永远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关于青春的知识,因为青春忙于生计,没有余暇求识,而知识忙于追寻自我,无法享受青春。”
而考拉小巫这本书,谈论的正是她关于青春的知识。正在经历的她自然无法梳理,等到她真的经历过,回头整理。这些故事就施施然流落下来——谈及她的海外求学经验,她的海外心理咨询经历,她初入职场的迷茫和成就,虽然故事发生在海外,却出奇的接近人心和地气,甚至还因为海外的背景,平添了几分传奇感和抽离感,更加让读者能读得新奇,又能把自己安心的放进去。
考拉小巫的第一份职业是美国一名社区心理咨询师。我有很多朋友在国外甚至已经拿到心理咨询医师资格,提到和老外做咨询还是挠头。语言关是其次,关于文化、法律、社区资源方面的差异才真的是天堑(比如说,你怎么给你的美国咨询师解释那个“奶奶我今年一定结婚给你看”的狗血征婚网站广告?)。考拉小巫做的还是社区咨询师,这意味着她有时还需要走人他们的生活空间,而不是在自己搭建出来的咨询室里。这个过程之难可想而知。
所以她也过得绝不舒服。她刚刚“展开会心的微笑”,一会又“尽力让自己眼泪滚回眼眶”的哭;一会又“像是一个新兵,连如何拆枪装枪都还没有练熟,就已经要上战场”的手忙脚乱。上一页她刚给自己化一个哥特烟熏妆作为咨询的庆贺。下一页又觉得自己落入深渊,无助得要死;
她的生活就如一辆过山车,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个弯是什么。但是全书看完,你梳理一下被风吹乱的发型,说一句
WOO_HOOO
那么这本书励志吗?
在我看起来,不太励志。
因为励志就像恋爱。
当你觉得自己很用力的爱的时候,你给出的爱是不纯粹的,因为爱不来自于意识的,爱来自灵魂和生命。就好像《那些年我们追的女孩》的故事,当我们进入真正的爱情时,我们并不知情。爱是自然流淌出来的。
励志是不是也是这样?
我自己的眼神屡次跳过那些激励的,鸡血的,被标重的语句,却徘徊在很多细细碎碎的,小的故事和人物之上。在我看来,考拉小巫本人(虽然没有见过)自己既不太鸡血,也不擅长给人打。
但是在她的故事里,讲述一个真诚的自己进入陌生的国外生活,记录自己真实的刚刚进入职业的迷糊和成功故事。一个这样的人,热血天真,懵懵懂懂,磕磕碰碰,却依然还在向前走,这是不是本身就很励志?
只有当我们把自己当成一个人去工作和生活时,我们才能被成长与被爱,如果你把自己当成战斗机器,你只能被使用,然后付工资。
如果非要说励志,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励志。
用书里面很喜欢的话结束吧。故事里考拉小巫的主管告诉她说:
“我们所做的工作,只是要往他们的心坎中播撒那颗渴望改变的种子。至于种子会不会发芽,那是他们自己的造化和期许。”
如果你心里有种子,
那么这滴水能在你的心里,长出来整个森林。
古典
新精英创始人
生涯规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