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杰的白头发——壹基金为什么也许要暂停
标签:
李连杰个人成长壹基金新东方新精英文化 |
分类: 职业规划与个人成长 |
我喜欢梦想家,但是我讨厌那些简单成功的梦想故事,因为他们都不是真的。
因为我深深的知道,每一个梦想家都被自己所折磨,被自己超过时代的想法带领,在现实的墙上撞得头破血流
李连杰在公益上有过华丽的转身,但是3年后,他坐到镜头前,告诉大家,也许壹基金办不下去了。
下面是他的访谈摘录:
12-16岁
当时《少林寺》以一毛钱的票价,票房累积一亿以上
“80年代是一个很被名利驱使的时间,经常有香港人拿着三百万过来找你拍电影。这相当于想在拿十亿,让你(柴静)离开中央电视台,我想对于年轻人的诱惑是蛮大的。”
“也许我第一次告诉你,当时我是想把自己的腿掰断……当时我就想……解脱了”
1997年
“一直到97年(金融危机),我才发现问题大了。”
“只要你把目标放在别人那个地方,你永远都不快乐。30岁我创造了一亿多的财富,应该是一个非常快乐的感觉吧,但是并不幸福。但是你发现美国一些明星一部戏就有一个亿。”
“那个时候(97年)我34岁,我才有时间思考,什么是快乐……”
“拍英雄的时候,他们就看我那本书一直在思考……我思考说,谁也不记得唐朝的时候首富是谁,谁收藏了很多的古董?没有人知道,我们还是记住唐诗宋词,那些为我们的民族带来精神食粮的那些人。”
2004年12月海啸
“2004年之前,除了电影宣传,没有出现过在公众之前。但是海啸把我那个东西打碎了。”
“海啸那一瞬间,对我震撼很大,在那个时候不同宗教的人,不同民族的人,不同皮肤颜色的人,没有问为什么,一起在做一件事情。那些东西,是人类共同认知的东西。”
“我脑子里面有一句话不断重复“时间不多,时间不多,赶快要做了”
2007年创立壹基金
我觉得我遇到了快乐。建立一基金
“我从07年开始,头发全都白了”
“世界上有两种公益模式,一种是德兰修女,一种是比尔盖茨的模式,用最大的效益来做公益,壹基金就是在两者之间”
“当我知道了有钱人的想法,我就知道为什么不可能了”
“慈善需要激情,但是公益需要理性”
“如果希望希望被这个世界理解,开解,那么你什么都别做了。”
2010年
“这里面有你和我都无法理解的问题”
“个人、集体、政府、体制内、体制外,每一个人都是大好人,但是每一个人都没有办法解决这件事情。”
“壹基金有可能做不下去了……三年了,这个孩子都没有身份证。”
谨此以康德的一段文字,献给这位为自己梦想渺小的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