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饰最华丽的青铜器——折觥

标签:
宝鸡国宝历史文化名城青铜器文化 |
分类: 青铜宝器 |
折觥[gōng]
折觥通高28.7厘米,腹深12.5厘米,口宽11.8厘米,口横7厘米,觥体呈长方形,前有流,后有鋬,分为盖与器身两部分。盖的头端呈昂起的兽形,高鼻鼓目,两齿外露,长有两只巨大曲角,两角之间夹饰一个兽面,从头顶处开始在盖脊正中延伸一条扉棱直到尾部,颈部这段的扉棱做龙形,两侧各饰一条卷尾顾首的龙。盖的颈部以下,也就是不再昂起而接近水平的部分,装饰有一个饕餮[tāo tiè]纹面,在饕餮的头端加铸了两只立体的兽耳。
该器身曲口宽流,鼓腹,每边的中线和边角都饰有透雕的扉棱式脊,组成几组饕餮纹面,显得庄重大方。纹饰通体分为三层,以兽面纹、夔纹为主纹,云雷纹为地纹。其间配以象、蛇、鸮、蝉等动物,形态逼真。觥体后部有一鋬手,采用雕塑手法,上部做成龙角兽首,中部为鷙鸟,下为垂卷的象鼻,两侧还有突出的象牙。工艺非常精致,圈足扉棱间饰回顾式龙纹。器底可见明显的对角线交叉的范痕。
盖部铭文铸在盖内,器身上的铭文铸在内底部。器、盖同铭,惟有行款稍异,共计六行四十字。其大意是:在周王十九年五月戌子這天,周王在某地,命令作冊折去給項侯祝贈土,賞賜給青銅和奴隸,折便為父乙作了此器。
折觥1976年12月出土于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一号西周青铜器窑藏。这个窖藏南北长1.95米,东西宽1.1米,深1.12米,这是建国以来,我国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窖藏。庄白一号窖藏的青铜器不仅数量大,种类也多,它们不仅具有实用功能,同时还涉及周王朝各种不同的礼仪。窖藏出土的103件青铜器,全部属于微氏家族,其中有74件铸有铭文。这些铭文不仅涉及微氏家族的七代作器人,同时也涉及自周王朝建立以后、三百多年的历史。
折觥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