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陕西古代青铜器》西周青铜牛尊青铜器杂谈 |
分类: 青铜宝器 |
西周青铜牛尊是模仿牛的形象铸造的一件青铜酒器。虽然鸟、兽等仿生题材的青铜器在西周中期较为常见,但这件牛尊却独具匠心,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标签:
青铜器《陕西古代青铜器》&14188簋 |
分类: 青铜宝器 |
标签:
青铜器淳化大鼎《陕西古代青铜器》 |
分类: 青铜宝器 |
后经考古人员发掘清理,发现了我出土的地方是一个西周墓葬群。但关于我的身份问题,却一直是个谜。因为我出土的古墓规模不大,之前还被盗过,墓葬的属性很难界定。而且我身上却没有铭文和族徽,无法确认墓主人的身份。
许多专家认为,陕西淳化一带不是周人活动的核心区域,也没有分封什么方国,我作为一个青铜重器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我到底是谁铸造的?西周青铜鼎的一个特点是很多重器均铸有铭文,特别是大型青铜鼎基本上都铸有铭文。但我虽然体形庞大,身上却一个字都没有,甚至连个族徽都没有。但正是由于这些疑问,给我增添了神秘感……
标签:
石鼓三畤原雍城 |
分类: 历史研究 |
标签:
青铜器鎏金铜蚕《陕西古代青铜器》 |
分类: 青铜宝器 |
1984年12月20日,陕西省石泉县谭家湾农民谭福全像往常一样带着孩子们到河边“淘金”。他们先在河岸边挖了一个两米多深的“金窝子”,开始淘取沙金。下午3点多,二女儿谭可春在沙篓里发现了一个金光灿灿的东西,仔细一看与家里养的蚕子一模一样。当时,一同淘到的还有数枚五铢钱。
谭家淘到宝贝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十里八乡。1985年9月23日,谭福全从堂妹谭福兰手中借来50元路费,怀揣宝贝
标签:
青铜器善夫山鼎《陕西古代青铜器》 |
分类: 青铜宝器 |
20世纪60年代,陕西乾县农民李培乾捐献给陕西省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前身)一件西周时期青铜器——善夫山鼎。经考古人员调查,系出土于永寿县店头乡好畤河村。该鼎通高45厘米,口径42厘米,腹围125厘米,腹深21厘米,重28.1千克。圆形,折沿,立耳,鼓腹,圜底,蹄足。口沿下饰重环纹,腹部有弦纹一道。
善夫山鼎内壁铸铭文12行121字,含重文符2个,为一篇册命铭文。铭文对册命时的仪式、册命内容及赏赐物品,进行了较为完整的记录。据铭文记载,(王三十七年)正月庚戌这一天,周王册命善夫山。善夫山由南宫乎引领进入宫门,面北立于中廷。周王令史奉宣读命辞,册命善夫山为“饮献人”,赏赐善夫山玄衣黹屯、赤巿朱黄、銮旗等物。
按照西周的礼仪,这些王命最初都是书写在简书上并当众宣读的,后被铸刻在铜器上以资纪念。由于时间久远,简书已无法见到,但内容却
标签:
秦人秦文化秦宣公密畤 |
分类: 历史研究 |
近日,考古工作者在宝鸡高新区磻溪镇下站村发现了一处大型秦汉时期的祭祀遗址,被认为系秦宣公时期所建的密畤。那么,秦宣公是谁?密畤又是什么呢?
秦宣公名恬,为迁居雍城的秦德公长子、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长兄、秦始皇第十八代先祖,在位12年(前675年—前664年)。
秦宣公所处的时代为春秋中期,当时周王朝所分封的100多个诸侯国已经相互兼并为十多个国家,齐桓公率先称霸,周天子形同虚设,成为名义上的天下共主。秦国正式立国已95年,在雍城建都刚刚两年,疆土扩展到了今甘肃东部、陕西关中中部一带,为春秋时代地处西部、实力较弱的一个中等诸侯国。
标签:
淳化大鼎青铜器陕西古代青铜器 |
分类: 青铜宝器 |
后经考古人员发掘清理,发现铜鼎出土的地方是一个西周墓葬群。但关于铜鼎的身份问题,却一直是个谜。许多专家认为,陕西淳化一带不是周人活动的核心区域,也没有分封什么方国,大鼎作为一个青铜重器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到底是谁铸造的?西周的大型青铜鼎基本上都铸有铭文,铜鼎虽然体形庞大,上面却一个字都没有,甚至连个族徽都没有。
标签:
秦人秦文化事功精神 |
分类: 历史研究 |
标签:
历史青铜器《陕西古代青铜器》 |
分类: 青铜宝器 |
——读《陕西古代青铜器》
吴镇烽
中国古代青铜器源远流长,具有华夏文明的特色和风格。它以其雄伟的造型、古朴的纹饰、精湛的铸造工艺和丰富多彩的铭文著称于世。而陕西是周秦王朝的发祥地和建都之区,从这里出土的古代青铜器更为人们所瞩目。对于陕西古代青铜器的研究,历代金石学家都很重视,特别是近现代,全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诸如郭沫若、于省吾、唐兰、徐仲舒、张政烺、陈梦家、李学勤、裘锡圭、邹衡、黄盛璋、林甘泉、马承源等,以及一大批中青年学者,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