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宝祠探疑

(2011-11-09 13:28:42)
标签:

宝鸡

陈宝祠

旅游

分类: 文化旅游

陈宝祠是宝鸡历史上一处重要的历史古迹,也是宝鸡名称由来的重要载体。这样一个重要的古迹,而且位于行政中心附近,直线距离不过一两公里,我竟然没有去过。若不是友人中午相约,我也不知道附近竟然有一处好去处,也不知道陈宝祠就近在咫尺。

中午饭后,艳阳高照,秋风和爽,空气清新,我们四人一行怀着崇敬的心情游历了陈宝祠。历经千年变迁,陈宝祠已难觅当年的盛景与辉煌,只传承下来了几座现代仿制的庙宇建筑,几孔破败的窑洞,三通现代刻制的重修陈宝祠石碑。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已经将这个千年古迹蚕食残败。铁路建设、戴家湾开发,以及今年的秋雨都对陈宝祠造成了蚕食和破坏。站在祠堂前,睹物思情,不由想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的诗句,想当年,此地是帝王祭祀的重要场所,汉武帝、汉宣帝等多位皇帝曾幸临陈宝祠,在此举行隆重的国祭仪式。秦汉时代,陈宝祠是多么的辉煌,多么的荣耀。当时的陈宝祠一定是金碧辉煌,一定是周围最雄伟壮丽的建筑,一定是受人顶礼膜拜的。可如今,陈宝祠却成了周围最破败的建筑,最冷清的场所,好象成了现代都市中的不和谐。

陈宝祠依坡而建,地处宝鸡市区北坡的二级平台,其后的崖壁因秋雨已经坍塌,秦汉时期的地层堆积物明显地展显在眼前,同行的考古专家不畏艰险,硬是攀爬上了断崖,采集到了几个汉代的残断瓦片,还有一枚难以辨别年代的铜钱。考古专家倒底是专业人士,随意的一刨一挖,就发现了文化,发现了历史遗迹,发现了宝贝,也许是学术与文物的姻缘吧,也或许是陈宝祠在期待人们重新发现她,重新认识她,期待着能再有一次辉煌,期待着人们一个个解开关于陈宝祠的种种疑惑。

疑惑一:陈宝祠之“陈宝”为何物呢?

司马迁在《史记·秦本纪》中对此事的记载只有六个字:“十九年,得陈宝。”在《史记·封禅书》中司马迁进一步解释说:“文公获若石云,于陈仓北阪城祠之。其神或岁不至,或岁数来,来也常以夜,光辉若流星,从东南来集于祠城,则若雄鸡,其声殷云,野鸡夜鸣。以一牢祠,命曰陈宝。”意思是说秦文公得到了一块质地像石头,形状、颜色似肝肺的东西,文公认为是宝物,把它供奉在陈仓城北面山坡上的祠庙里,称之为陈宝。关于“陈宝”的神话传说,历史上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

一种是“若石”说。即陈宝为野鸡精所幻化。郦道元在《水经注·渭水》中说:陈宝来时,“野鸡皆鸣,故曰鸡鸣神也。”晋人在注扬雄的《羽猎赋》时也说:“陈宝,鸡头而人身。”再往后陈宝便衍生出“得雄者王,得雌者霸”的故事,这个故事在《搜神记》、《博物志》、《述异记》、《太康地志》和《宋书·符瑞志》中都有记载。故事大意为:秦文公(或秦穆公)时,陈仓人捕得一只怪兽,似猪非猪,似羊非羊,不知其名,准备献给文公(穆公),走在半路上碰见两个童子(小孩),二童子对陈仓人说:这个怪兽名叫媦(媪),经常在地下吃死人的脑子,要想杀死这个怪兽,必须拍打它的头。怪兽听了二童子的话一下子就急了,开口说道:“二童子名陈宝,得雄者王,得雌者霸。”于是陈仓人丢掉怪兽去追二童子。二童子化为雉,飞入山林。文公(穆公)听了陈仓人的报告后立刻去围捕野雉,结果得到了雌鸡,化而为石,置于汧渭之会陈仓北阪,立陈宝祠祭祀,穆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那只雄鸡飞到了河南南阳,后来被刘秀得到,于是刘秀成了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至此,陈宝与野雉、宝鸡完全挂上了钩,陈宝神即为宝鸡神,陈宝祠即为宝鸡祠。

第二种为“陨石”说。《史记·封禅书》云:“文公获若石云,于陈仓北阪城祠之。其神或岁不至,或岁数来,来也常以夜,光辉若流星。从东南来,集于祠城,则若雄鸡,其声殷云。野鸡夜。以一牢祠,命曰陈宝”。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认为:“然则所谓‘若石’,所谓‘陈宝’,原不过‘流星’、‘陨石’特神乎其说也”。另据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渭水》中记载说:“(陈仓)县陈仓山,山有陈宝鸡鸣祠。昔文公感‘伯阳’之言,游猎于陈仓,遇之于北阪,得若石焉,其色如肝。归而宝祠之。故曰陈宝。其来也自东南,晖声若雷。野鸡皆鸣。故曰‘鸡鸣神’也。”此说认为,所谓陈宝,只是一块陨石,它在某晚从东南方向坠落在陈仓北阪,陨石在寂静的夜晚坠落,惊起了一山的野鸡乱叫,人们不理解一自然现象,故曰:“鸡鸣神土”。第二天,有个叫伯阳的人给秦文公出主意,要文公一定要利用这一祥瑞,来说明他在建城之初就已得天之助,所以秦文公才带人以游猎为名,在陈仓山上去寻找。后来果然在北坡上找到了这块陨石,“归而宝祠之,故曰陈宝”。此说是先有“陨石”、后有“鸡鸣”,“陨石坠地,惊起野鸡乱叫”,这一自然现象被秦文公所利用。

疑惑二:秦人为何要建陈宝祠呢?

秦人之所以崇奉陈宝,并把陈宝与野雉联系起来,与秦人原始的鸟崇拜有关。鸡是鸟类的一种,古人对鸟还没有明确的分类分科,一般把这一类长有羽毛的动物统称为鸟。秦人盛行鸟崇拜,对包括鸡在内的鸟有着崇高的敬意。古人认为鸡有文、武、勇、仁、信五种美德,可谓至善至德的德禽。春秋时鲁国大夫田饶曾对鲁哀公说:“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同伴,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正在凤翔指挥平定安史之乱的唐肃宗取宝鸡鸣瑞之意,将陈仓更名为宝鸡,从而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吉祥有趣的地名。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利用秦文公利用这样的奇物异兆来统摄人心,提振信心,进而加强统治。由于当时的人们无法理解陨石坠落这一自然现象,所以就把这块陨石奉为天石、神石,尊为陈宝。而且陈宝在秦人的心目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虽然秦人祭祀的对象很多,如上帝(天)、黑帝、白帝、青帝、黄帝、炎帝、黑龙、怒特,等等,但“光景动人民唯陈宝”,只有陈宝才是当时全体秦人趋之若鹜、顶礼膜拜的对象。关于“陈宝祠”的历史价值,苏秉琦先生曾论及说:“陈宝祠在我国古代的神祗祀典中,恐最富于浪漫色彩的一个;在海内古神祠中,除天、地、龙王之类,似建立最早;自秦文公初建到现在,虽史料残缺,不尽可考,然其间存续之迹,大半可辨,享祀之久,海内无二。”据《汉书·郊祀志》记载“……及陈宝祠,自秦文公至今,七百余年矣。汉兴,世世常来,光色赤黄,长四五丈,自祠而息,音声砰隐,野鸡夜?,雍太祝祠以太牢。遣候者承传,驰诣行在。所以为福祥。高祖时,五来。文帝时,二十六来。武帝时,七十五来。宣帝时,二十五来,初元元年以来,亦二十来。此阳气归祠。”从上述这殷文字记载看,对陈宝的祭祀,秦汉之时曾初列为国家祀典。汉代时延用秦制,仍然对陈宝依旧行国祀之礼。

疑惑三:陈宝祠与陈宝夫人祠是何关系?

秦人自文公十九年“获陈宝”、“归而祠之”之后,曾掀起了大肆祭祀“陈宝”的热潮。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祭祀内容的不断引申更改,历史上也曾几度易名。秦文公十九年至西汉初元元年祠名“陈宝祠”,东汉名“陈宝鸡鸣祠”,后又名“宝鸡神祠”,“宝夫人祠”,以至于再后来称“娘娘庙”等等。特别是从晋代至唐代期间,许多史料对此都作了各自不同的解读,但围绕“陈宝”衍生的故事已经不是最初的意义了。

《史记》载:“光景动人民唯陈宝”,陈宝祠不仅是国祭场所,在民间也有非常崇高的地位,老百姓很热衷于祭祀陈宝祠,并在祭祀中不断地演化传承她的神奇,关于陈宝的故事也就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人民群众反复加工,越传越广,越传越神奇。最初的陨石演变成了神鸡,后来又演变成了陈宝夫人,虽然这已经不含有秦文化的内函了,但却是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与想象,却总是缘于陈宝最初的传说。也就是说陈宝夫人祠也就是陈宝祠。

疑惑四:这个陈宝祠的位置是秦文公所建的陈宝祠故址吗?

关于陈宝祠的位置,《正义·括地志》云:“宝鸡(神)祠在……故陈仓城中。”陈仓城现在许多专家认为,位于今宝鸡市区以东的斗鸡台戴家湾村附近,也是就现在宝鸡市行政中心附近的北坡上。至于秦岭鸡峰山的陈宝祠则是后人的演义,因为陈仓北阪是不可能在渭河以南的秦岭山上的。

上世纪30年代陇海铁路修建前,戴家湾村境内就有一处陈宝祠,据传为历代陈宝祠故址基础上重修而成。当时的陈宝祠建于陈仓古城南崖下,依崖建祠,崖壁上筑三孔陈宝夫人仙人洞,当地人称陈宝娘娘(也就是鸡山娘娘)庙。两千多年来香火不绝。可以说,在陇海铁路建设前,陈宝祠的位置相对固定,没有大规模的迁移记载,而且其所在位置也符合“陈仓北阪”的记载。陇海线建设时,由于故址压线,陈宝祠才迁建于铁路以北的北坡上。1995年在宝鸡炎帝研究会和市政协的支持下,陈仓乡代家湾村,凿窑洞5孔,建殿宇3间,对陈宝祠又进行了重修,也就是现代戴家村境内北坡台阶上的陈宝祠。而迁建后的陈宝祠离铁路不足百米,北依陈仓城,东望卧龙寺,南临祀鸡台,西接长乐塬,殿宇座北朝南,兽脊飞檐,雕梁画栋,其象庄严也为市民凭古吊今,休闲观光一大好去处。

 原载于《雍秦文化》(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http://s5/middle/4b09dc10xb14691db3484&690

http://s9/middle/4b09dc10xb146949b3418&690

http://s15/middle/4b09dc10xb14695e374fe&690

http://s16/middle/4b09dc10xb146970b84ef&690

http://s7/middle/4b09dc10xb1469adbe746&690

http://s5/bmiddle/4b09dc10x7820aae0d654&690

 

http://s6/middle/4b09dc10xb1469d31fe45&690

http://s10/middle/4b09dc10x7820a9786319&690

http://s10/middle/4b09dc10xb146a02ab4d9&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金顶寺访禅
后一篇:新春贺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