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冯骥才游记《倾听俄罗斯》
近日得暇看了几本书,其中尤以看冯骥才的游记《倾听俄罗斯》感觉最有得着,受益颇丰,明白了不少以前不清楚的事,增长了许多新知识……
以前我一直以为普希金是为他心爱的女人--妻子冈察洛娃决斗而死的,这次看了冯骥才的《倾听俄罗斯》方知这不是普希金之死的惟一原因。据冯骥才介绍,当时普希金被困难重重包围,没有自由,受尽屈辱,经济困难,事业受阻,才情衰退,心灵枯索。他被黑暗严严实实包在中间,看不见一点光明。冯骥才根据他临死前说的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没有我活的地方。我一定要死的。显然,不应该这样。”而认定他的决斗实际上是一种自杀。冯骥才认为普希金是想用决斗走出困境。当现实被黑暗堵塞,死亡往往被误认为是光明所在。冯认为有时:“自杀也会是一种伟大的举动。”至少普希金是,因为他自杀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心灵更自由。
但是,我还是认为普希金爱冈察洛娃,为冈察洛娃决斗而死是主因,因为当冈察洛娃对普漠不关心,一味只顾自己奢侈消费,不管普能否承受,当她社交频繁,绯闻不断时,普仍然毫无怨言,甚至当冈参加舞会天天到凌晨三四点,普都等着她散场陪伴她回家。更有甚者,在普希金决斗中弹临死时还对冈说:“不要因为我而去责备你自己。这件事只与我个人有关。”至死都不想让他深爱的冈察洛娃良心不安。不过冯认为这话不单只是安慰冈,还表明决斗之举的根由来自他个人的非常痛苦的难言之隐。我想冯讲的也不无道理,也让我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了普希金。
因为当年的历史原因,我们与前苏联的兄弟般的关系,所以我对前苏联的文学家以及他们的著作了解得稍多些,尤其对普希金的诗更喜爱些,所以这次看冯的游记《倾听俄罗斯》很受益,感觉很有得着。看了此书,我除了知道普希金决斗的另外原因(决斗为自杀),还对其他作家也多了点了解,知道了许多俄国文学大师,除了写作,还能画一手好画!在冯的书中,我看到许多他们的画作插图,真的令人叫绝!这其中有许多我较为熟悉的文学大师: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屠格涅夫、列夫*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马雅可夫斯基……以往我看过他们的许多文学著作,这次又见识了他们不逊于画家的画技,真是开眼界、长知识!
在冯的这本书中,还有令人叹服的介绍:《年画狂人阿列克谢耶夫》,想不到收集研究我国年画尤其是杨柳青年画的竟然是俄国人!
冯说,“我们在年画历史上积淀了那么丰富的财富,谁来动手清理、挖掘、研究其深在的意义?对待文化遗产,顶要紧的是一无功利之心,二有责任之感,当然还得是性情中人。可是人在哪里?”这书中的呼喊,不知能否引起有识、有能力的人士重视?!
看了冯骥才的游记《倾听俄罗斯》受益很多,我还知道了中国的翻译界很有意思。据冯骥才介绍,针对俄罗斯每一位大师,都有一两位“专职”的译者。比如普希金的诗译者是查良铮和戈宝权;果戈理的译者是满涛,列夫*托尔斯泰的译者是金人;莱蒙托夫的诗译者是余振;莱蒙托夫只写了一本小说《当代英雄》,译者是翟松年。冯说,“我看有了翟松年这个译本,就永远不需要别人再译了。”冯认为,这些专职译者的译本所达的高度就是原作的高度,别人很难逾越。我想,尽管这是他的一家之言,可根据他的学识修养以及对俄罗斯文学的深刻了解,还是很有借鉴作用的;我想,以后如再看俄这些大师的著作,尽可能找这些“专职”译者的译本来阅读,一定可以少走一些弯路,获得更多的阅读快乐和收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