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自北极九段
废品的报复与敬畏自然
记得还是小时候看过一本小人书,书名为《废品的报复》,故事的大概情节是:有个制衣厂的年轻工人某天在钉一条男裤前裆扣子时,由于线不够长,眼见下班时间要到了,急于下班的他不愿换线,就凑乎用极短的线勉强把扣子钉上,检验员也没发现就被当做合格品出了厂。谁知此裤又阴差阳错地被此工人买回穿上与结识不久的女友去参加一个舞会,在跳舞时不结实的扣子掉了,出尽洋相、丢人现丑......
回家后,他恼怒异常,由于是自己工作的厂生产的,他决定查个水落石出,结果就是他自己某天的不负责任之作!真相大白,他慨叹:真是废品的报复啊!从此他工作不再马虎......
说此故事是想到当今人类急功近利、缺乏公德心,有意无意破坏生态平衡、破坏大自然环境,如今全球气候变暖,现在虽是初春,可我们这儿昨天有的地方气温竟高达29度!今冬无雪,整个冬天也没冷几天,我看见我的院子中,各种虫子在蠢蠢欲动......难道我们也将经历“废品的报复”的故事?!
想到前些时候看过周国平研究员写的一篇《敬畏自然》的文章,觉得写得很好,很有说服力,特转到博客上与大家共赏:
敬畏自然
周国平
1
我们应向一切虔信的民族学习一个基本信念,就是敬畏自然。我们要记住,人是自然之子,在总体上只能顺应自然,不能征服和支配自然,无论人类创造出怎样伟大的文明,自然永远比人类伟大。我们还要记住,人诚然可以亲近自然,认识自然,但这是有限度的,自然有其不可接近和揭穿的秘密,各个虔信的民族都把这秘密称作神,我们应当尊重这秘密。
2
人类曾经以地球的主人自居,对地球为所欲为,结果破坏了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并且自食其恶果。于是,人类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
反省的第一个认识是,人不能用奴隶主对待奴隶的方式对待地球,人若肆意奴役和蹂躏地球,实际上是把自己变成了地球的敌人,必将遭到地球的报复,就像奴隶主遭到奴隶的报复一样。地球是人的家,人应该为了自己的长远利益管好这个家,做地球的好主人,不要做败家子。
在这一认识中,主人的地位未变,只是统治的方式开明了一些。然而,反省的深入正在形成更高的认识:人作为地球主人的地位真的不容置疑吗?与地球上别的生物相比,人真的拥有特权吗?一位现代生态学家说:人类是作为绿色植物的客人生活在地球上的。若把这个说法加以扩展,我们便可以说,人是地球的客人。作为客人,我们在享受主人的款待时倒也不必羞愧,但同时我们应当懂得尊重和感谢主人。做一个有教养的客人,这可能是人对待自然的最恰当的态度吧。
3
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现在大概不会有人公开赞成掠夺性的强盗行径了。但是,同为主张善待自然,出发点仍有很大分歧。一派强调以人类为中心,从人类长远利益出发合理利用自然。另一派反对人类中心论,认为从根本上说,自然是一个应该敬畏的对象。我的看法是,两派都有道理,但说的是不同层次上的道理,而低层次的道理要服从高层次的道理。合理利用自然是科学,不管考虑到人类多么长远的利益,合理的程度多么高,仍然是科学,而科学必有其界限。生态不仅是科学问题,而且是伦理问题,正是伦理为科学规定了界限。
4
人,栖居在大地上,来自泥土,也归于泥土,大地是人的永恒家园。如果有一种装置把人与大地隔绝开来,切断了人的来路和归宿,这样的装置无论多么奢华,算是什么家园呢?
人,栖居在天空下,仰望苍穹,因惊奇而探究宇宙之奥秘,因敬畏而感悟造物之伟大,于是有科学和信仰,此人所以为万物之灵。如果高楼蔽天,俗务缠身,人不再仰望苍穹,这样的人无论多么有钱,算是什么万物之灵呢?
人是自然之子,在自然的规定范围内,可制作,可创造,可施展聪明才智。但是,自然的规定不可违背。人不可背离土地,不可遮蔽天空,不可忤逆自然之道。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