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和自己作对
看到这个话题,可能多数人要疑惑,谁喜欢和自己作对啊?!傻啊?正常人都会本能地保护自己不被别人伤害,怎么可能和自己作对呢?
是啊,一般的思维定势是这样,但有两种情况例外,一种是无意、无心和自己作了对;另一种就是情志受伤、失去理智和自己作了对。
先说第一种吧,都说健康是金、健康是福、健康是惟一的、是弥足珍贵的,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可是有多少人能在身体健康、无病无痛时就牢记这些在心呢?许多人为了挣钱、为了事业,夙兴夜寐,不顾一切,当然包括健康。却不知《马太福音》中说:“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有的人为“砌长城”通宵达旦、不眠不休,生活无规律;有的人只图一时口腹之快,饕餮大餐,不顾脂肪肝、高血压等无情袭来。要知道,财富是儿孙的,健康可是自己的噢!更有人饱暖思淫逸,伤了身体不自知还乐此不疲......凡此种种,不是和自己健康过不去、和自己生命作对又是什么?!
再说第二种,平时耳闻目睹就太多了,几乎每天都有报道为情受伤的人,自伤、自残、自杀,更有想不开者,情绪失控,失去理智酿成大错,触犯刑律,使自己后悔终身,给家人带来后患、悲痛......
人生的舞台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生。其实有些事我们只要换个角度、换个方式去看、去做,一切都会变了样。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事情没有好与坏,只在于你如何看待。”相恋多年的恋人背叛自己;恩爱夫妻分道扬镳......给你带来痛苦,造成对你的伤害。这时,你若再不自拔,反而深陷痛苦之中,甚而做出一些不明智之举,再伤害自己,岂不太傻?岂不是和自己作对?如果能换个思维,认识到这也不是坏事,暴露得越早越好,不至于耽误你太多人生。他既然不爱你,即使他再好、再优秀,他也不属于你!你又何苦守住绝望、作茧自缚?!他不适合你,相信茫茫人海、芸芸众生中一定有适合你的人。挥别昨日的伤痛,不要永远站在被伤害的地方,就会获得今日之美好;摔掉一切烦恼,相信明天会更好。“顺其自然,该是你的就是你的。”当你真正明白这句话,并以此来牵引自己的人生航船时,你就不再是宇宙中一个痛苦的个体。
当亲朋好友弃你而去时,是痛苦,是悲伤,但此时也要省察原因,是己因、是他因?能挽回尽量挽回,如不能,也不必和自己作对而耿耿于怀。培根说:“一个人每逢失去一个朋友,就等于经历一次死亡;而取得新的联系,结识新的朋友,却使我们获得新的生命。”如果友谊不再、亲友反目,我们可以学习梁凤仪对待朋友离去的态度。曾有读者问梁凤仪:很好的朋友背弃你,你会怎么样?梁回答:悲哀三天足够了,因为全世界太多朋友了。中国人都有十四亿,何况还有外国人,所以你很容易找到朋友。
还有生老病死,亲人逝去,这是自然规律,不可抗拒。如果我们和自己作对,沉浸在无尽的哀思中,与事无补,既挽回不了亲人的生命,还损伤了我们的健康,亲人如若九泉有知,也不希望活着的人过度悲哀。最好的寄托哀思的方法就是我们健康、好好地活着。只有更好地活下去,才可告慰亲人的在天之灵。
常言道:劝人容易,劝己难,凡事轮到自己就难跨过这道坎。这是因为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不过,如果我们牢记这点:别人已经伤害我了,我何必还要犯傻去和自己作对,再伤害自己呢?!恐怕就不会当局者迷了。
总之,已然发生的事,不会因焦虑、懊恼、忧伤而改变什么。一位友人曾告诉我,在生活中,在人生旅途中,我们要“想大事、略小事,不然会很累的!”确实精辟、很有见地。我们不要把无足轻重的小事看得太重,人的一生值得重视的只能是能改变命运的大事,还有就是我们自身的健康。
宇宙浩瀚,生命短暂。所以我们还是不要和自己作对,让自己的心灵超越眼前的一切不顺,好好地善待自己,笑对人生,快乐生活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