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智恩: 绅士淑女应该看这些小说和电影

(2009-01-24 12:43:56)
标签:

红运

小说

电影

红茶

茶花女

赫本

窈窕淑女

明星

教养

健康

休闲

文化

分类: 茶事大家

 

 

    我酷爱电影,个人休闲娱乐爱好几乎就只剩下电影,即便累得趴下,只要能睁开眼,我还想看电影。电影是融观赏性、趣味性于一体,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综合艺术。常人对建筑、雕塑、绘画是看得见摸不着北,充其量留个影像做纪念。对音乐不懂多啦米发,都能哼哈几句,因为随身听、MP3、卡拉OK普及了,但能自编自唱的恐怕也没几个,所以这年头还得鼓励原创音乐。电影融合了建筑、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关键人物和事件,演绎无数悲欢离合,可歌可泣的故事,催生了一代又一代令人追捧的导演和名星,最令百姓念念不忘的是那些经典台词、人物形象和歌曲代代传唱和效仿。每个看电影的人都可以就故事、导演、演员、导演和演员间的绯闻、场景、动作说三道四。

电影能感化人、影响你!

 

     我在构建红茶文化体系时,自然想到红茶和电影有某种密不可分的关系,电影大都脱胎于小说。在近代欧洲文艺作品中,红茶经常被作家拿来说事,最为引国人自豪的是小仲马在《茶花女》中把中国红茶作为贵族象征的夸张语句,在描述一位贵妇人败落,“你穷得连祁门红茶也拿不出来了……”。

 

   红茶和电影最值得推崇的就是奥黛丽.赫本,这个可爱的人,连不拘言笑的日本人都喜欢,她在屏幕中千姿百态的形象真是脍炙人心。可以想象假如没有电影,假如电影都是战争片恐怖片,我们的生活有啥滋味。赫本代言麒麟红茶,广告主趁势推出赫本电影周,那些都是赫本的巅峰之作,每部电影中都与红茶有缘。

   《窈窕淑女》

   《蒂凡尼的早餐》

   《修女传》

   《甜姐儿》

   《龙凤配》

   《罗马假日》

 

   此外,从《傲慢于偏见》、《安娜.卡列尼娜》、《高斯福的庄园》也是非常值得看看。

 

     红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欧洲。我编写的“红茶与小说、电影”章节,希望与读者一同回顾名著,追寻欧洲人红茶生活的影子,分析红茶原产国与欧州红茶消费和文化的差异。

红茶适合表达浪漫、多情,和红酒异曲同工。红酒稍带野性,情不自禁,使女主人主动投怀送抱。红茶温存、含蓄,新鲜、自然,似乎欲擒故纵,犹抱琵琶半遮面。因而小说家、编剧、导演很会根据主人公的性格特质给予红茶还是红酒。

从接下来我推荐的几部经典影片当中,我们可以管窥红茶很早融入欧洲名流社会,红茶是品位文化的衍生品,中国红茶的推广就应走达官贵人、绅士淑女路线。

 

国产影片鲜有以茶入景,都数是小餐馆、酒吧、歌舞团场景,中国女人从孟姜女开始都是怨妇,经常受委屈,需要借酒浇愁,我更怀疑编剧和导演的功底,对生活细腻的观察和理解,对美的热爱和追求,但要说回来,中国导演对”“彩的运用可是舍得花功夫。电视剧里有茶,山西晋商茶行、马帮,无一例外都是重复数百年前曲折、奋争的故事,普洱茶走俏靠的就是这老路。

香港影片和茶有关的当然是茶餐厅,简单、明快的港式茶餐厅在沿海一带是早期中式快餐厅的主流。要么是嘘寒问短的早茶、晚茶,要么是街头格斗的情景。没办法,在香港,名人谈恋爱随时有被狗仔队跟踪的危险,因此他们喜欢躲在家里自娱自乐。

 

回位经典名著,留有余香,品味醇和的祁门红茶,无限感慨。

憧憬国人在GDP富裕之后,拉动内需之时,能顺应潮流,重塑茶叶品位和文化消费,而不是盲目求“贵”,中国有机会就国际新秩序建立发挥作用,要让外国人接受中国,尤其是接受中国人,从一杯红茶开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