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纪事 |
女大当嫁,人类遂得以生息和繁盛。
我女大了,当然要嫁。
我曾祖父有七女,她们是我的七个姑奶奶。
小时候,我随祖父多次往姑奶奶家去走亲戚。祖父是探望他的妹妹,我是胡逛,图热闹,想吃肉和菜。
在长安,过年、过会,要走亲戚的,颇有气氛,可惜我既不看姐姐,也不看妹妹。我与姐妹的关系既不如祖父跟他妹妹的关系密切,也不如父亲跟他妹妹的关系密切。对此,我很难过。
我大姑奶奶嫁在四府村,她育三子一女;二姑奶奶嫁在蕉村,就是生我养我的聚落。周宣王囚杜伯于焦,士无罪而杀之。此焦大约在少陵原上的蕉村一带,蕉是焦之变也。二姑奶奶育二子三女,不过20世纪50年代她便逝世了。我尚未出生,没有见过二姑奶奶。然而亲戚关系仍在,过年、过会,还有往来。我四姑奶奶育五子一女,她嫁到了新合村。姑爷爷是一个医生,以膏药治肿治疮,妙手回春,令名远播,可惜其技未传。我六姑奶奶嫁至新寨子村,育三子两女。七姑奶嫁到了裴家崆村,她育一子三女。
我三姑奶奶嫁在夏殿村,五姑奶奶嫁在西安南关。她们命运不济,死得早。她们都生有子女,遗憾亲戚关系断了,既使大节,也没有什么往来。
我祖父有二女,所以我有两个姑姑。大姑姑嫁至西姜村,她育一子三女。小姑姑嫁到了裴家崆村,跟我的七姑奶奶同居一邨。她育三子,无女。
我父亲有二女,一为我姐姐,一为我妹妹。姐姐嫁至韩家湾村,育一子一女。妹妹嫁到了3507工厂,育一子。她们受制于政策,子女皆少。即使政策不限,一定就多生如我的两个姑姑或七个姑奶奶吗?也未可知。
我有一女,2017年嫁至南京,不过她跟良婿在北京发展。朱家的姑娘,她是最具文化的一个,也是嫁得最远的一个,不过我放心。朱家的姑娘在相貌和品质上素具一以贯之的特点,然而她的出息甚大。
嫁女当然应该有一个仪式,以使此事产生某种庄严感和纪念性。我请朋友都来喝酒,他们欣然而往。朋友皆交游了几十年,贾平凹也来了,并赠书一幅,发表感言。
嫁女乃喜事,不过我仍是感慨万千,并非一味高兴。在为我女祝福的时候,我恭颂我所知道的数辈朱家姑娘的本分、勤劳、贤淑、坚毅、智慧和贡献。我的观点非常传统!我希望朱家的这个姑娘也能够承担兴家旺族的责任,并渐成一个姑姑,一个姑奶奶!
女大不嫁也是有的,虽然我无权利反对,不过我还是认为,女大当嫁顺乎自然,也是人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