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楼观

(2020-05-06 17:00:01)
分类: 纪事

                  

终南山林深峰秀,久有声誉。楼观台在此营造,遂为道教盛境。尽管我不敢成仙,然而道教文化蕴含着处世的智慧,便常常登临,以治吾愚。有时候北京或上海的朋友到西安来,也携他们往楼观去。76公里的路程,远哉呼?汽车奔驰,真是十分的近了。

楼观之所立,在乎老子曾经于斯活动。老子就是李耳,字聃,应该是一个耳朵颇长的人,出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之河南鹿邑。任周朝藏书室的史官,洞察了天下兴衰,发现周朝将亡,便寂然西游。

崤山以西有周朝的大夫尹喜,居终南山,结草为楼,以观天象。他见紫气东来,窃谓将出圣者,便切切盼望。老子翩然而止,其超尘拔俗之象,使尹喜惊叹并敬仰,遂迎老子入庐,并筑授经台,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老子便著书上下篇,论道德之意,足有五千言,之后不知究竟。有人认为,老子著书既毕,选邃密之高岗乘云升天了。司马迁对李耳有论,他说:“老子深远矣!”

楼观的精华在授经台一带。2012724日,我再登临授经台,以追渺渺之贤。可惜红门紧闭,不得入内。四顾遍问,在此拉客骑马上山的一个妇女说:“有画家给宝殿绘图呢!”我想大约是在修缮吧,观之难了,遂在授经台以外盘桓。

在我的印象之中,授经台为庭院,筑有钟楼,鼓楼,老子祠,藏经阁,救苦殿。老子祠飞檐斗拱,砖墙有雕,庄重而典雅。不过世事变化极快,近乎两年,我未至授经台了,不知它是否旧貌换了新颜?

这里旷然敞亮,客多于斯小憩。也有道士等待其客抽签,以答吉凶福祸之问的,也有道士身披灰袍,悠然往来的。授经台前作有水池,池深水浅,硬币散乱。水池旁建一亭,亭里树一碑,刻曰上善池。辨析款识,是赵孟頫的字。想看一看碑阴,便绕过去。蓦然目击一位妇女坐在亭的台基上,对面是一位道士,其半躺软椅,腿伸过来,恰恰搭在亭的台基上。见有秘事,遂没有完全转至碑阴。我朗声对道士说:“兵者非君子之器也,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道士拧过来半个脸,睨视着我,笑曰:“无为而无不为。”这一带还有别的碑,以欧阳询的隶书为珍。

当然,我一向喜欢古木,遂走了一圈,流览巨大的青檀,巨大的银杏,七叶树,栾树,并将其形象一一存诸脑子。徘徊之处,皆是青石,混凝土,觉得很干燥。地气不足,便乏温润。

道教之主为老子,然而老子并没有创立道教。根据司马迁的纪录,老子当是春秋末期的人。道教产生于东汉末期,它距老子在世之时晚了数百年。但老子的种种认识却是道教的理论之源。只有老子是不够的,还需要黄帝的支持,以加强道教的力量,于是黄帝就被尊为道教之祖。把黄帝和老子进行联结的是庄子,足证其人之聪明。实际上道教的理论之源,还有鬼神崇拜。儒家的伦理思想,墨家的尊天思想,对道教也有助益。道家也吸收了邹衍关于阴阳五行的观点。道家尤其欣赏神仙思想,并把长生不死以至当一个神仙视为追求的目标。它信仰的是道,自有一套修行的方法。它为中国文化所孕育,也是中国文化的融合和精炼。中国的宗教多是西方传来的,惟道教是本土所产生。

炼丹炉在炼丹峰,我一直没有上过,现在要上。坐在荫凉中的妇女猜测了我的所思,立即动员我骑马。骑马也是可以的,不过有人牵缰绳会打扰我想问题,遂拒绝了。海拔千米,不易上,因为盘道皆砌石为蹬,累累成梯,得强迫躯体做固定且连续的运动。然而上46分钟,终于到了。汗水发背,浸透了衣服,不过心有喜悦。

炼丹峰耸然而出,其顶为坪,几十平方米的样子。中央有小庙,坐北朝南,奉老子像,其砖座,砖墙,但屋脊却为混凝土,灰色泛白,顿失和谐,也欠肃穆。周围尽摆小摊,卖香,卖蜡,卖饮食,杂乱如闹市。我问:“老子的庙怎么是这种版式?”身穿蓝袍的道士说:“1966年红卫兵扒了屋脊。”我拍了一张照片,便赴小庙以南的炼丹炉,也想为它拍一张。刚举照相机,一个经营小摊的农民就说:“炼丹炉是新的。红卫兵当年也砸了炼丹炉。”既然我来了,也便选了角度拍了一张。炼丹峰属于前东明村,从事经营的人,皆是当地的。

踌躇炼丹峰,凭高据深,足以四望。向南,重峦叠嶂,一片葱郁。固然养目,不过看久了也显单调,遂回头向北。关中平原八百里,遗憾雾霾如盖,我只看到靠着终南山的一绺。黄壤之上,栋宇竞起。楼观对面,恰恰是浩瀚的宗圣宫,过环山公路,便又是澎湃的赵公明财神庙。其他地方,一块一块的,也都在造什么楼,营什么厦。有一道山梁,显然也铲而为坪了,遥见或圆或方的混凝土工程,大约很快就是一个堂,一个馆,或一个店吧!把视线缓缓摇向终南山北麓,隐隐看到田峪河,闻仙沟,塔峪沟,其道仍在,可惜几乎都不流水了。

夜归读老子,感到他的一些观点仍不失为启示。论治国,他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故能为百谷王。”又说:“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论处世,他说:“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又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他观察万物的角度是辩证的,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又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相信宇宙是靠道而生成的,他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什么,他只有神秘的比喻,未作详细解释,遂使异口异论。他像一个2500余岁的久坐诊室的老中医,脸冷,眼睛毒,神情偶尔闪烁着一丝傲岸和鄙夷,沉默,戒备,不过断病极准,并会开出自己的药方。当然,听不听由你。

选自《长安是中国的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12月北京第1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母亲的尊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