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醒地耕耘在散文的园地里

(2020-03-28 00:27:51)


散文创作,在艺术的发展上始终面临两个问题,一是继承,二是借鉴。

继承是纵向的,对应着中国散文的传统。中国散文真是汪洋大海,又像黄河与长江,源远流长。可惜若不加分析,自然而然地学习这个传统,受其影响,将可能迷失在散文的园地里。因为文章是丛生的,而作为文学艺术的散文,则界定不明,文体不显。

实际上很多散文,不管是古代的、现代的,还是当代的,只不过是一些杂糅着散文元素的普通文章而已。散文应该是一种用以欣赏的文学艺术,是表现人性的。普通文章虽然在某些方面也显示了文学艺术的技巧,甚至尽有表现,只因为偏偏绕开了对人性的探索,其并非散文。普通文章在古代散文表现为谋略、载道或应用,而在现代散文则滑向了讲究情调的日常叙述,在当代散文表现为反映生活或反映所谓的文化。

我以为散文可以分为小品、随笔和纪事。凡在此三种形式之间模糊存在的,都是普通文章,不是散文。散文在艺术上的攀登,脱离了对形式的严格要求将不成。

借鉴是横向的,它主要对应着外国散文,尤其是西方散文。西方散文自古希腊和古罗马以来,便以研究并表现人性为重,这得以使散文与小说、诗歌和戏剧并立而行。西方也有向君主建议一类的普通文章,但表现人性的随笔却特别发达,而且颇具审美趣味。我以为,这一点大有借鉴的价值。

有几个问题是我最近几年才渐渐明白的。中国散文喜欢感叹,其来久矣,遂简单了一些,而西方散文则习惯于思想,便趋向深刻。中国散文喜欢描摹生活,并以能惟妙惟肖地描摹为优胜。岂不知生活不自有,所以生活只是一种现象。小说反映各种各样的生活也难于发现生活的本质,何况散文呢?还有,散文的语言,需要向中国古汉语学习,采撷它,化用它,以改变目前散文语言的粗糙、干枯和贫乏。

清醒地耕耘在散文的园地里,也许会避免把散文写成仅含散文元素的普通文章吧!


原载北京文学2018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向往乡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