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执政,继续经营西域,以畅丝绸之路。这个时代的有功之臣是郑吉,会稽人,当在今之江苏与浙江一带。
郑吉以从军任侍郎,几度赴西域,也熟悉西域诸国的情况,品质强执,立有三功。
一功:屯田渠黎。
渠黎当然在西域,其国族虽小,大约以西北与东南斜线,居轮台与尉犁之间,地广而水饶,在今之新疆库尔勒以西。
2015年10月24日夜至库尔勒,兴奋至极,遂站楼兰宾馆顶层向西寻觅渠黎,以感知汉军屯田之远。星辰繁列,天地浩渺,难见其木。
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渠黎便派使者至长安朝献。于斯屯田起于汉武帝时代,就是开荒务农,以打粮食。不过干活的并非农民,是吏士与负罪免刑之徒。
渠黎近车师,汉昭帝即位之际,匈奴控制了车师,并干扰汉在渠黎的屯田。重要的是,匈奴以车师为把柄,阻挠丝绸之路的贸易。
汉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遣郑吉和司马憙驻渠黎屯田,郑为侍郎,司马为校尉。在此屯田,固然是要存粟藏谷,以供使者之用,不过深层的目的是为攻车师。
二功:破车师。
车师不大,以匈奴染指,久为顽疾。匈奴介和王降汉以后,汉武帝封其为开陵侯。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开陵侯率楼兰兵击车师。以匈奴重兵救援,开陵侯不得不作罢。汉武帝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重合侯马通领兵伐匈奴。汉军气势雄壮,过车师以北地界。近在箭镞之间,不打不是错失良机吗?开陵侯便率包括楼兰兵在内的西域六国兵猛攻车师。车师降汉,遂臣属之。
然而事有反复。一旦汉武帝崩,汉昭帝登基,匈奴竟派4000骑兵占领,车师遂为匈奴所掌。至汉宣帝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上遣汉将军五位:田广明、赵充国、田顺、范明友、韩增,率兵共讨匈奴。匈奴见势不妙,数千骑兵畏惧而去。车师遂又通汉,臣属之。
不过事又有反复。匈奴对汉掌车师十分恼怒,遂纳车师太子军宿为质,进行牵制。军宿不愿意为质,便亡焉耆,因为他是焉耆王的外孙。军宿出走,车师便更立乌贵为太子。乌贵即位做了车师王,竟娶匈奴女为妻,结为婚姻,于是车师就又依附匈奴了。汉使者赴乌孙,匈奴辄在车师一带拦而掠之,所以不治此顽疾是不行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郑吉和司马憙屯田渠黎,虽意在扼守丝绸之路,也剑指车师,以彻底控制丝绸之路。到秋天收割谷子之际,郑与司马便兴师破其交河城。车师王乌贵躲进石城,灭之遇阻。汉军以食尽,遂卷旗返渠黎。至粮食归仓,郑与司马使再兴师以攻石城。车师王乌贵闻风而逃,求助于匈奴,然而匈奴未助他。车师王乌贵沮丧而还,终于降汉。
匈奴气急败坏,便调头打车师。郑吉和司马憙非常明白保护车师的重要,遂带兵怒迎。见汉军严阵以待,匈奴遂退。郑与司马安排部分吏士留下守卫车师,估计是安全的,便率队伍凯旋渠黎。
车师王乌贵害怕,逃乌孙以保命。郑吉和司马憙为备匈奴作坏,便接车师王乌贵的妻子至渠黎。妥善安排以后,送他们诣长安。
车师有沃土,郑吉组织了300吏士赴之屯田,以多打粮食。然而匈奴是绝对不会轻易放弃车师的。其发兵攻汉吏士,争夺车师之地,战斗极为惨烈。郑吉与司马憙便从渠黎调兵驰援车师,岂料匈奴也在增兵。遗憾汉兵少,匈奴兵多,汉兵只能据城抵挡。匈奴隔墙扬言,车师之地,匈奴必要,汉吏士不可屯田。匈奴忽隐忽现,再三扰汉。
郑吉请求汉政府扩充屯田之吏士,以伐匈奴。汉政府认为道远耗繁,当以搁置车师的屯田为妥。令达车师,郑吉照办。为让郑吉顺利撤离车师,汉宣帝便遣长罗侯常惠率张掖兵与酒泉兵在车师以北耀武扬威,以佐郑吉。匈奴不知道真相,感到恐慌,便夹尾而亡。郑吉乃出车师,归渠黎以屯田。
车师王乌贵遁匿乌孙,汉帝国当然知道,也同意乌孙留他。那么谁做车师王呢?车师太子军宿仍亡焉耆,汉帝国便召他,立军宿为车师王。经商量,汉便迁车师之民至渠黎生活。车师王军宿到渠黎来,显然是会亲汉的,于是车师与匈奴的关系就断了。
车师就是姑师。以汉军所伐,卒分车师前王国和车师后王国。
郑吉以破车师,由侍郎晋升为卫司马。
三功:接收匈奴日逐王降汉。
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匈奴内乱,有日逐王先贤掸颇感危机,起意降汉,便传语于郑吉。
郑吉以渠黎为基地,动员西域诸国五万兵欢迎。日逐王率一万二千余兵民杂沓而至,随郑吉到了河曲。不知道什么缘故,突然有匈奴兵民转身而逃。郑吉疾声纵马,追而斩之。其机智勇敢,保证了日逐王顺利降汉,并带其赴长安。为给日逐王以鼓舞,汉帝国封其为归德侯。
郑吉三功的意义是,既保障了丝绸之路鄯善以西的南道安全,又保障了车师以西的北道安全,谓之都护。都护之置,起于郑吉。其指有汉以来,甚至中国有史以来,西域所设的第一个行政机构是西域都护府,郑吉为第一任都护。治所在乌垒城,今之新疆轮台的野云沟附近,处于西域诸国的中部。郑吉威震四海,且镇且抚。汉宣帝嘉其功,封为安远侯,食邑千户。
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郑吉的贡献并不亚于张骞的贡献,是因为郑吉任都护,便把汉帝国对西域的治理以都护府的形式实现了军事化与行政化的统一。
班固赞曰:“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