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在当年多为诗人所咏。
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李世民在龙首原上,禁苑之内,长安城东北一带,筑永安宫,以让唐高祖清暑。这里地势隆起,秦岭在望,当是旷放凉爽之处。可惜李渊崩,无福享受。一年以后,取意如日之升,则曰大明,改永安宫为大明宫。到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唐高宗取意如山之寿,则曰蓬莱,又改大明宫为蓬莱宫,并修缮而迁之。唐高宗离开太极宫,是由于他患有风痹,湫湿之地,妨碍健康。当然太极宫的房子也拥蔽了,居而不敞。唐高宗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征十五州民财,减百官一月俸禄,筹其经费,对蓬莱宫轰然扩建,遂为壮丽。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又改之为含元宫。到周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又改之为大明宫。
经测,大明宫东墙长大约2614米,西墙长大约2256米,略呈楔形。大明宫南墙与皇城北墙的一段重叠。大明宫南墙有5门,正门是丹凤门,其东望仙门,再东延政门,其西建福门,再西兴安门。大明宫北墙一门,曰玄武门,东墙一门,曰太和门,西墙一门,曰日营门。
丹凤门相当于太极宫的承天门,其以大明宫前殿含元殿配合,皇帝于斯举行外朝。含元殿左右有砌道盘曲上下,谓之龙尾道。宣政殿在含元殿以北300米处,皇帝多于斯举行中朝,也在此举行大试,选贤良方正之士。王维诗曰:“降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颂其大明宫早朝之盛。杜甫诗曰:“天门日射黄金榜,春殿晴曛赤羽旗。宫草微微承委佩,炉烟细细驻游丝。”状其宣政殿退朝之见。宣政殿两侧有门下省,中书省,弘文馆,史馆,御史台,待制院,以图工作之方便。紫宸殿在宣政殿以北,皇帝多于斯举行内朝,也在此承办宴会。唐代宗崩于斯,年在53。
大明宫有太液池,水波粼粼。在其西岸是麟德殿,皇帝往往在这里召见亲信,偶尔也会晤外国使节。周武则天长安三年,公元703年,女皇帝在此会晤并请日本执节大使粟田朝臣真人用餐。兴之所至,皇帝还会在这里举行蹴鞠或乐舞一类的娱乐。唐高宗以后,大明宫固然已经是唐的政治中心,不过皇帝即位,婚礼,葬礼,仍在太极宫举行。
现在有了一个大明宫遗址公园,可惜流行元素太重,遂堵塞了思唐之灵穴。
选自《长安是中国的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12月北京第1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