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刘亚丽的《一地花影》

(2009-02-17 23:38:17)
分类: 夜读

     刘亚丽素具诗名,最近几年也写散文,其结集便是《一地花影》。春节之前有朋友推荐这本书,当时忙,来不及读,春节之后得闲,读而慨然。
    刘在选材上真是出奇制胜。文士骚客,尤其老手,选材皆极力免俗,以显其高。春花秋月,巫山云雨,松柏竹柳,雁鱼蛐蝶,往往是触景生情的雅物,充斥了天下作品。然而刘一反套路,超脱传统,多拣俗物:棉花,厨房,纸,粪,手帕,香烟画片,沙发,胸罩,回形针,都进入了她的散文。读之一则以惊,一则以喜,惊的是刘竟敢以俗物为题材,喜的是刘在俗物上发现了审美元素,把俗物变成了诗。
    刘的散文,闪烁着一种化俗为雅的艺术之光。在《棉花!棉花》中,她吟唱棉花与人朝夕相处,对人体贴入微,因为冬穿棉衣,夏着棉衫,还有棉帽与棉裙之属。她认为冰天雪地的夜晚,就会通向温柔之乡,其出于小时候的一种经验:“我们几个冻得彤红青紫的孩子从外面进到家里,三把两把脱掉棉衣棉裤,嬉笑打闹着快速钻进各自的被窝,火炕和棉花的热力早已把被窝焐得软绵绵暖烘烘的,暖意从脚底漫延上来,漫过头顶,所有的毛细血管都舒展开来,感受着棉花湿润绵密的体贴和抚摸。你见过温柔之乡吗?你享受过温柔之乡吗?你没有见过也没有享受过,让我来告诉你,它就在陕北冰天雪地的窑洞里,在窑洞火炕上铺成筒状的棉被窝里。”她说:“水仙是少女,牡丹是贵妇人,菊花是老人,棉花是中年妇女。”棉花普通,但刘却给了它纵情的颂扬,并以把自己的凝脂和润泽献给了生活的中年妇女喻之。体味起来,有长歌当哭之感。在《我爱厨房》中,她指出水龙头和煤气灶之美,说:“那么多的管道里分别住着最危险又最安全的清水、火焰和闪电。”她对厨房之爱,甚至到了这样的程度:“有一天,死神找到了我,我愿意在厨房里结束我的生命,那会是世界上最美的死亡。”如斯感受,颇有波德莱尔的风度。在《纸的惦念》中,她深情表达对麻纸和粉连纸的喜欢,抚摸这些纸,不只是光滑和湿润,还有植物的精华和灵气。她说:“纸是我一个人的图腾。”一种平凡的物质,由此升华,进入了又辽阔又深邃的意境。读《我的拾粪生涯》,开始有一点紧张。它的最后一句话,最后一个字,溜出目光,抬头望着窗外,这时候我才放心,因为这是非常难以驾驭的题材,搞不好便泄出一股污浊,我当然为之提心。不过刘有造诣,她竟把羊粪和鸡粪也锤炼得可以欣赏,甚至能让人嗅到大地草木的味道。俗物是敦厚和坚固的,它的根须连接着人类的命运,凝结有人类的悲哀与喜悦。俗物并非没有诗,关键是要长一双明亮的眼睛,否则不能看到,更不会欣赏。灵魂之中生长着诗的人,才能看到俗物上的诗。刘的灵魂显然生长着诗。刘化俗为雅的艺术,也得之于一种训练和修养。
    我也注意到,刘所写的俗物,多是旧物,是她小时候所使的种种用品。人类是一个时代一个时代走过来的,作家或其他艺术家,通过他们的作品,一再回溯人类的来路,重温往昔的生活,实际上是在提纯一种精神,以抵制自己所在时代出现的病态和畸形。这种可贵的工作,刘是通过二十世纪的一些旧物完成的。刘把俗物变成了雅物,也给旧物注入了一种人性。人性便是现代性,因为它是反神的,也是反神一般的科学技术和金钱的。
    由写诗转为写散文,刘亚丽不是始作。论者曾经给诗人的散文以慷慨的评价,无非是诗人的散文感觉明锐,能跳跃,语言飞扬,像铜镜上的光。不过我早就发现诗人的散文叙事不足,抒情有余,时间稍久,其香便消。读这种有香的散文,一瞬之间是曼妙的,奇幻的,然而时过境迁,所思流转,便感觉其香殆尽,从而显出一些空洞。诗人的散文也容易形成自己的定式,这种定式源于诗人的心理结构。诗人比之其他作家,也许心理的能量与势力更大,甚至它要强硬地控制诗人,使诗人按着它所规定的调子而弄。偶尔读一篇诗人的散文与静坐下来读一叠诗人的散文,便会察觉问题在哪里。这些感受我一直守口如瓶,不让它随便传播,是不想挨文人相轻的骂。我也等待着,希望能看到诗人所写的叙事与抒情兼容的散文,以矫正我的偏见。现在一吐为快,是我终于发现作为诗人的刘亚丽,她的散文既没有浮华,也没有定式。她的作品,在诗人的散文之中显然是一个突破,在别的作家包括散文作家的散文之中,也是金色的收获。
    附记:《一地花影》,刘亚丽著,太白文艺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定价35元。
                              二ΟΟ九年二月十日于窄门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