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朱鸿
朱鸿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551
  • 关注人气:5,21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商 洛 旧 事

(2007-10-24 16:41:40)
分类: 人生的爱与智

                  秦楚分界墙
    武关在陕西丹凤,昔为关中的南门,其遗迹现在还有残碎的城楼,几间老屋,几棵古树,一种沿袭久远的气息。人到斯地,往往喟叹而徘徊。寻寻觅觅之际,当地老农王学明过来告诉我,武关以东五公里有一处秦楚分界墙,鲜为人知。这信息令人兴奋,遂请他引导,尽管我对他提供的信息抱着怀疑的态度,不过遗迹是我一向所喜欢的,即使一点风影,也要扑捉。
    五公里全是沟坡,好在遍野葱绿,空气也爽,偶尔还见惊兔孤鹰。大约一个小时,王学明站住脚,指着一段隆起的是墙非墙是建筑非建筑的山岭说:“这就是秦楚分界墙。”
    所谓的秦楚分界墙呈南北走向,乍看它与山岭融为一体,甚至它就是山岭,但细辨它却明显地高出山岭,仿佛是依山岭砌起的屏障,只是原始的墙倒塌了,形成了一种模糊的形势。墙的西侧很是平缓,而东侧则峭立起来,并可见砖石,尤其是在东侧有一条由砖石铺成的斜径,掩埋于荒草之中,其加深了墙的印象。墙断断续续,蜿蜒而去,远上便消失于蓝天之间,遂产生虚幻和茫然的感觉。
    秦楚分界墙设于这里,多少是有可能的,因为斯地本是秦楚接壤之处。然而时过两千余年,秦楚分界墙之言要确立,需文献与考古证明,可惜既无文献,又无考古,所以此墙只能算是民间观点,属于传说。若它真的是秦楚分界墙,那么这里还是有很多故事的,其中以楚怀王为秦昭王所诱之故事意味深长。当时秦楚经常交火,秦是攻势,楚是守势。公元前二九九年,秦昭王致信楚怀王曰:“寡人与楚接境壤界,故为婚姻,所从乡亲久矣。而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候。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敢以闻下执事。”楚怀王想去,又耽心是骗局,想不去,又害怕秦昭王发怒。考虑再三,还是去了,结果不出所料,是骗局。秦昭王派了一个将军埋伏武关,其打着秦昭王的旗号,拘留了楚怀王,直到病死咸阳。当时秦的使者就是从这里把秦昭王的信送给楚怀王的,楚怀王也是从这里进入武关的。秦楚分界墙的历史固然悠长,但诈术之历史比它还悠长。秦楚分界墙已经倒塌,但诈术却还在流行。似乎产生了一点火气,不过我也不愿这样,我希望自己是能平和而冲淡的。
    当地农民王学明,年近六十,高挑身材,眼睛炯炯有神,耳轮窄细无垂,异相十足。他陪我留恋了几乎一个早晨,诚如他所言:不要钱。不过我念其古道热肠,还是给了报酬,这显然是应该的。

 

                 平浪宫
    我对平浪宫并不陌生,不过这仅指我曾经绕其走了几匝,知道它在丹江沿岸。实际上我对它的了解也是昏昏而已,因为观古建筑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可惜我修养欠缺,当时没有发现什么名堂。
    平浪宫在丹江沿岸的龙驹寨,过去为水旱码头。丹江源于秦岭的一个褶皱,涓涓细流,只是到龙驹寨一带才汇集了几条河,忽然变得开阔起来,遂发生了航运。方志载,龙驹寨北通秦晋,南接吴楚,意为北方的货物通过陆路到这里,之后通过水路到南方,南方的货物通过水路也到这里,之后通过陆路再到北方,这便使龙驹寨具有了集散基地的意义,其忙碌程度可以想象。丹江是汉江的最大支流,而汉江则是长江的最大支流,其巨大的网络,构成了贸易互补的途径。沿岸有了贸易,也就发展了经济,随之将有文化的兴盛及风俗的易移。尽管丹江流域以深山老林为主,不过由于航运,由于龙驹寨的中转作用,这一带并不闭塞,甚至还是富足的和热闹的。方志载,平浪宫建于一八一五年,是用以祈祷航运平安的。工程的策划和主持,皆属于船帮,所以平浪宫就成了船帮会馆,从而各路艄工到了龙驹寨,都可以在会馆休息和娱乐。龙驹寨成为水旱码头,前在清朝,后在民国,前后共有几百年的历史。陇海铁路的一声汽笛,宣告了丹江航运的结束,随之龙驹寨衰落,平浪宫冷清。龙驹寨和平浪宫的故事,起码有两个启示,其一,交通是一个地方繁荣的重要因素,其二,一个地方的交通是以速度和效益而转移的。
    我这次到平浪宫,进的是北门。空旷的院子,下着小雨,墙头,房角,都显得很是阴湿,不过究竟是小雨,所以大叶的树与小叶的树皆不见声音。慢慢地走过去,就是平浪宫了。它有两层,间隔全是木板。这个建筑显然兼有雄伟与秀美的优势,屋脊高翘,有张扬之感,不过砌墙的砖都经过了水磨,十分平整光滑,砖与砖之间的缝隙既直又细,很是精致。平浪宫的浮雕尤其可叹,其内容多取神话与传说,有抑恶扬善的旨意,而且是连环画,虽然人与物的图像都很小,然而神韵十足。连环画主要染红色,可惜日晒雨润,不但红色逊了,而且水痕成渍,模模糊糊的,像没落贵族所穿的破衣或烂鞋。不过平浪宫终归是有气度的一个建筑,完全有资格使人想象过去的喧哗。我走出南门,抬头便看见了丹江。水缓缓而动,远远的有白茫,还有几艘汽艇泊于草岸。当地朋友告诉我:那是作漂流用的。

 

                 大云寺
    在商州市的一片民居之间,有一座老房,陈道久先生是博物馆主持,他称,这便是大云寺,已经有千年之余,属于中国惟一的唐大云寺。其言斩钉截铁,不可不信,然而我还是需要看看才能确认是与非。
    新旧唐书直接记录大云寺的地方极少,不过它的修建,显然是为武则天登基服务的。若要改朝换代,那么必须得到某种理论的支持,否则难以服人,这一点武则天也知道,但以女性之身当皇帝,其理论却罕见。公元六九〇年之前,也出现过一些关于武则天当皇帝的征兆,先是洛水有刻石出现,后是汜水有瑞石出现,接着是凤凰栖于上阳宫,赤雀落于含元殿。然而明白人都清楚,这些征兆的支持仅仅是制造了一种气氛,而且疑窦很大。关键的支持,还是佛典大云经中的一句话:弥勒下生作女王,还有周朝典籍中的一句话:垂拱天下治。武则天大喜,以为这便是自己授命于天的根据,特别是宗教之言给她壮了胆,遂颁布大云经,并在一次赦免之际消唐兴周,成为女皇帝。为感谢僧尼的支持,武则天赞同长安与洛阳两都及其他州府修建大云寺。我想,商州市的大云寺,大约就是那时候所置。权力是忽热忽冷的东西,大云寺跟权力连在一起,是它的红运,也将有它的隐患。实际情况是,李显当皇帝之后,立即去周复唐,并下昭烧毁所有的大云寺。凡事有利必有弊,有得必有失,甚至以什么路来,必以什么路去。
    花鼓剧是商州市地方戏,有一出是演大云寺如何得以保护的。我对其唱腔和手势不懂,也没有兴趣,但我却还是坚持到谢幕,因为斯戏有历史的含量。由此我约略知道,当时有烧毁天下大云寺之旨,不过商州太守及僧尼数人,觉得这样可惜,遂只放火烧了大云寺上寺,而把大云寺下寺则改为西岩院,使其躲过了劫难。一段时间之后,李显发出新的指示称,已经烧毁了的就烧毁了,没有烧毁的就不要烧毁了,以平息佛界的抱怨。商州市大云寺便得以堂而皇之地继续存在。
    陈道久先生带我走近大云寺,指着山墙上的灰砖介绍,这些灰砖都刻有大云寺三个字。仰望过去,那些灰砖上确实有字,是大云寺,不过有的灰砖是新的,是添补进去的,其字不正,也无力,从而泄露了伪造的秘密。陈道久先生便解释,有几块确实是新的。中国曾经有破坏文物的运动,现在能够爱护它,并认识它的价值,总是好的。世间的事物本是真假分明的,不过人往往弄得事物真是假,假是真,真假难辨,那么由它去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