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怀群)1977年以前的高平街道(1)
(2023-03-31 10:19:23)
标签:
高平仓库高平卫生院高平公社高平街道黑白故事片 |
分类: 圣地泾川·地望与人望 |
西兰公路到达高平,没有汽车站,乘车的标志建筑是高平仓库,50年代建起来的,是一排高高的黄土打成的墙,连接两个砖砌的柱子,成八字形。柱子撑起来门楼,门楼包着门框,门框调动着巨大的两扇木门。汽车从门框下拉粮食进出。文革当中,门外东南角修了一个平面的五角心的毛主席语录塔,建成了主体建筑,没有上白灰泥,也没有油漆,就那么放了几年又拆掉了。下个小坡向南和东坡村方向大体垂直。小坡的西面还有残存的城墙。向西一拐,就是东门。东门的门楼早已经不在。城墙下的高台上是一片小麦地,1970年代这里才建起邮电所,紧接着是河南人牛家的店铺和住家,面向街道是红色的板门,过去开铺子,现在是家庭的大门,原状依旧。街道两侧所有的住户的门都是如此,不再有变化。门里面能看清是一个过道,厨房和卧室在两侧,后院里是花草树木。牛家过去是王家、崔家的铺子。崔家是陕西人吧,他们也有三四间铺子,过去开银货铺在街道上置了房地产。铺子后面是住家,现在能看出铺子是家庭的客厅,崔师后来在街道上修自行车。王家有一个慈祥富态的老太婆,在街道上路过,经常能看见,民国时候是干什么的不清楚。再过去是税务所,一个小门楼,两边的墙上曾画着革命宣传画,是毛主席从青年到老年的系列画像,以白描手法,惟妙惟肖。每幅画有一句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题签。是所里面一位清瘦的戴着眼镜姓龚的外地人画的,他有高高的个子,很少说话。院子里面是两排平房,后院非常大,和东面的私人的后院是相同的景致。
向西,就是高平卫生院,农民都叫医院。面墙都是房子,有密集的玻璃窗,门楼和房子连接,门楼进去的一个过道是大门,两边对口房是门诊部。进完这个过道,东西平房里是药房、手术室,上房是住院部。这是教会修的一座修道院、道德会或的建筑物,门口有不同于商铺的建筑标志。60年代初,这个院子里一直放电影,在明亮的月光下,来这里看黑白故事片,印象不可磨灭。1966年的时候,大门还没有变。后来调往西安四医大、平凉市人民医院、兰州市城关区医院、泾川县人民医院的权威大夫当时是这里的普通医生,谁也没有出名,他们居家高平,为高平街道上的蔬菜水果肉蛋便宜又正宗而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