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作家张怀群
作家张怀群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78,502
  • 关注人气:40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怀群)无名小村人文地理标志保护试论(4)

(2022-09-28 17:30:56)
标签:

陆上丝绸之路

儒释道

中外商栈石窟

祠堂

分类: 张怀群图文集·民俗卷·旅行卷

(张怀群)名小村人文地理标志保护试论(4)

---中国民俗学会第九届代表大会暨2018年年会入选论文


这里1000字发不出来。

(三)、无名小村人文地理标志与自然地貌同在

1.传统村落存在了几千年,1949年以后,先后被划分成农业社、生产大队、生产队、村民小组。行政区划红线如墙,生存的基础是土地,一个传统村落的千百人由一个村分家为若干个小村,有的祠堂、祖坟地被分在另一个大队,但记忆未忘却。

2.无名小村开发史在百年、数百年、千年、数千年之间,开村之际以自然地貌为小村标志,今天基本存在。为数不多的很幸运的无名小村因有重大考古发现,可知开村于春秋、秦汉、唐宋某年。规模性的今日无名小村开村于何时?出土文物、族谱、口传历史缺失,最古老的窑洞或民居遗址在何处?还很少有考古队、考古学家、地理学家、文化人类学家以小村(生产队、村民小组)为单位,考证出每县每乡每个大村每个小村的开村史确切年代,以立碑、修志方式让今人一目了然,让所有的城市人口知道诞生祖先或自己生命的那个人类文明点、老家小村己有数千年或数百年历史。

因祖先的高超智慧,依地貌为无名小村选址,为小村原址划出红线,第一为避洪水,选择峪、土嘴、石嘴、梁峁、坪上、涧边、趟腰、十字路、坡低、坡头、壕掌、湾心、沟圈、坳心、槽底为开村标志。另一显著地标是涝池,雨季储水,平时用水。第三种标志,是塬上人下至数里的深沟汲水的之字山路。南方的地理地貌标志便是河流水道的岸口、码头。村口无不种植上槐树、楸树、柳树、桐树、椿树、樟树、榕树、松柏。开村标志在集体无意识中存在,人们不担心这些自然标志会消失,正如泉水自溢,溪水长流,河不可逆向,山不可自平,它会和村人为伴,年复一年的存在。

3.相当的无名小村没有小庙、祠堂,这也是随处可见的类型。

二、无名小村人文地理标志因现代而变化

(一)、无名小村原标志或地貌因现代而变化

现代的一般标志是街、道红线为横平竖直,地面呈水平。因此,下列地貌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一个突出的线型长嘴,两侧有窑洞加老屋,要挖掉长嘴,与前后山崖取直线。

一个若干公里长的古代胡同,正是丝绸之路古道,一定要填平。

来去十几回盘旋的山路,也正是丝绸之路的古道,或取直或废弃。

一个天然的土崾岘,经过了千百年的脚步和车轮,要人工在两侧以现代材料加宽或改造。

一个弓型的大湾,背风向阳,削去两端弧线,为取直线。

一个偌大的古代湫池凹地如盆,或要填平。

一个数百年的土堡内早已是耕地,堡墙挖掉。

一个山峰的尖顶如削如锥,一定要铲平作开发。

一个千百年历史的大涝池,储水防洪,要夷为平地。

这是民俗学家、文化旅游产业创意家、景观设计家、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家面临的常见问题。

(二)、无名小村的老庄老屋坐落、式样因现代而变化

   无论南北,1978年以前,小村(村民小组、生产队)各户基本延住在明清、民国、建国后建造的祖居中。以平原、丘陵两大地貌形态,可分为纯原区、纯川区、靠山兼川区,纯塬区,塬区兼塬边区,塬与川之间的纯山区,无川塬的丘陵区、纯丘陵区等。

民居形式有,流水或小巷两侧房对房式、四合院式、无院墙式;以深深的胡同为排水道,两侧以半地坑、明庄为主的窑洞民居式、半明半喑窑洞式、窑洞兼瓦房式,临水或靠山或半山间窑洞兼房屋式,等等。1949年以前,每户以私有土地而建,面积随心所布,自己规划,一般在占地1亩至5亩之间,多以3亩为主。民国时期形成的村级道路、乡级道路、县级道路,基本分阶段在丝绸之路古道或古代大道上重叠。上世纪初诞生的汽车路,横穿一个县,经过三五个乡镇;不通汽车的无名小村的山峰、沟壑、山湾、溪水、沟渠、梁峁、崾岘、坪上、横山大什字、涝池保持的还是秦汉唐宋明清时的地貌。当代,依附于此的老屋坐落、式样因现代而变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