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 勿太过
(2010-08-12 07:11:51)
标签:
“推敲”勿太过文化 |
分类: 诗词时事 |
一直一来,人们对“推敲”的推敲至今未止。那是怎样的意境呢?寂静山林,明月在天,兰若掩映。僧人临门欲入,究竟“推”好还是“敲”字更妙?敲则音节响亮,与静夜形成对照;而另一种意见认为还是推好: 夜静月悠,缓缓推门,轻轻声响,与夜与寺庙的环境更谐和,更有诗意。尽管各持一端,总是各有道理。
推敲的故事有着丰富的内涵。一是不拘一格,发现和爱护人才,倾心推助。倘若今天有人在街上吟咏而撞了市长大人的车驾,大概不会有贾岛那样幸运的。
二是一丝不苟,认真精神。推敲斟酌,是古体诗词求精出新的必要手段,用字要力求准确和工稳。古人常常“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由是有“诗词百代而不朽,有赖推敲下功夫”之说。
推敲精神固然值得赞扬。但推敲又当作两面看。推敲太过则可能过犹不及,因为诗词大率性情之作。有时直抒胸臆、不事雕琢,迸发出的奇思丽句往往胜过推敲。以贾岛本人为例,推敲句之外,其名句有“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等,尤其是后面这一对,诗人熔铸了三年心血,颇为自负,以为极致。在诗的后面注小诗一则:“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然而,评论家对其最为推崇的,不是其煞费苦心的“推敲”,更不是吟得双泪流,而是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的大气自然,是“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独特意象,更是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为不平事”的恢弘大气。尤其是剑诗,短短四句二十字,一气呵成,不露痕迹,豪气侠胆洋溢其间,是贾岛诗作的精品。由此可见,对于写诗而言,推敲打磨文字重要,真情更重要,创意尤其重要,推敲则是为创意出新服务的。当有主次之分而不应本末倒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