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推敲” 勿太过

(2010-08-12 07:11:51)
标签:

“推敲”勿太过

文化

分类: 诗词时事

                    关于“推敲”的断想

 

  贾岛(公元797-843年),唐代著名苦吟诗人。他习惯边走边想边吟,几番在街上发生事故。最著名的一次奇遇是撞了京兆尹韩愈的车驾。韩愈询问究竟,贾岛回答说,正在做诗,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又觉得“敲”字还好。一时琢磨不定,神游象外,故而撞驾。韩愈怪非但不怪罪,反而帮贾岛参谋,认为敲字更好。并从此关注和推荐贾岛。成为诗史和人才史上的一段佳话,也是“推敲”典故的由来。

 

一直一来,人们对“推敲”的推敲至今未止。那是怎样的意境呢?寂静山林,明月在天,兰若掩映。僧人临门欲入,究竟“推”好还是“敲”字更妙?敲则音节响亮,与静夜形成对照;而另一种意见认为还是推好: 夜静月悠,缓缓推门,轻轻声响,与夜与寺庙的环境更谐和,更有诗意。尽管各持一端,总是各有道理。

推敲的故事有着丰富的内涵。一是不拘一格,发现和爱护人才,倾心推助。倘若今天有人在街上吟咏而撞了市长大人的车驾,大概不会有贾岛那样幸运的。

二是一丝不苟,认真精神。推敲斟酌,是古体诗词求精出新的必要手段,用字要力求准确和工稳。古人常常“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由是有“诗词百代而不朽,有赖推敲下功夫”之说。

推敲精神固然值得赞扬。但推敲又当作两面看。推敲太过则可能过犹不及,因为诗词大率性情之作。有时直抒胸臆、不事雕琢,迸发出的奇思丽句往往胜过推敲。以贾岛本人为例,推敲句之外,其名句有“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等,尤其是后面这一对,诗人熔铸了三年心血,颇为自负,以为极致。在诗的后面注小诗一则:“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然而,评论家对其最为推崇的,不是其煞费苦心的“推敲”,更不是吟得双泪流,而是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的大气自然,是“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独特意象,更是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为不平事”的恢弘大气。尤其是剑诗,短短四句二十字,一气呵成,不露痕迹,豪气侠胆洋溢其间,是贾岛诗作的精品。由此可见,对于写诗而言,推敲打磨文字重要,真情更重要,创意尤其重要,推敲则是为创意出新服务的。当有主次之分而不应本末倒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榆林西风词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