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汉朝:软硬兼施
统一南粤
第一节 主动归顺
赵佗有功
强大的秦王朝顷刻而亡。经过陈胜、吴广,刘邦、项羽的起义反秦和楚汉相争,公元前206年,北方人刘邦以“大风起兮云飞扬”的气魄战胜了“力拔山兮气盖世”江东的项羽,建立汉朝,建都长安,史称西汉。
西汉取代统一的秦王朝,并没有完全控制原来秦朝广大的疆土。在南方、西南、西部,一些原来的自行其是的王国、部族乘乱独立,一些原来秦朝的官吏也拥兵自立,其中,实力和影响最大的是南粤王赵佗,形成了与中央王朝分庭抗礼的局面。
赵佗是真定人(今河北正定),当年秦并六国,平定南方,设置了桂林、南海、象郡,秦鼓励北方人民去南方定居或经营。赵佗就是二世时被任命为龙川令,不远万里,去南方做官的。
秦王朝须臾灭亡,中原连年战乱。一段时间内,南粤一带处于游离无主的状态。那时执掌权力的南海尉,是北方人任嚣。
任嚣具有相当的军事实力。因为,当初秦朝有三大军团,一是北守长城的公子扶苏、大将蒙恬,统领30万大军;二是关中地区秦国原来的部队,约20万人;规模最大的就是南征岭南的任嚣部队,共有50万人。平定之后,这些部队基本上留在南方,准备继续开拓疆土。
任嚣重病在身,自知不久于人世。临终前,把龙川令赵佗叫任到病榻旁边,嘱咐说:“听说陈胜等起兵造反,各路豪杰叛离秦朝,各自独立,一片混乱。南海地处偏远,我还是担心受到乱兵和盗贼的侵扰。我想来想去。最好的办法是杜绝和中原的通道,以静待变。只是一病不起,原有的设想是无法实现了;番禺一带,山岭险阻,有南北东西数千里的广阔土地,还有不少中原人在这里辅助。这里的一方之主,完全可以变成独立王国。我遍观郡中的官吏,实在没有可以大事相托的。只有你,能够继承我的遗志和事业。”于是,按照任嚣的安排,赵佗接收了任嚣的文书、印绶,自行执掌南海尉的事务。
任嚣死后,赵佗立即传檄横浦、阳山等三个重要关口,说:“盗贼很快就要入侵,要马上杜绝通道,闭关自守。”对于不服从赵佗的秦朝派来的官吏,赵佗一一清除,代之以自己信任的人。
秦朝灭亡之后,乘项羽、刘邦楚汉相争的机会,赵佗乘机吞并了桂林和象郡,将地处番禺(今广州)的南粤完全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自立为“南粤王”,这是一个独立王国,一个闭关自守、把北方战火拒之门外的王国。
客观地说,这一时期,北方人赵佗对于南方的开拓有着突出的贡献,无论是经济和文化,岭南一带在赵佗时期经历了从相对原始的社会形态到封建制的飞跃。番禺(今广州)成为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中心区域人口超过百万。近年,在那里王宫遗址出土大量精美的国家一级文物(金银器、丝绸染织品等)多件,许多是中原和北方所未见的,可见其发展水平已经与北方不相上下。
刘邦建立汉朝之初,对于赵佗一类独立实力鞭长莫及,汉廷对赵佗采取不理睬政策。高祖11年,朝廷派遣陆贾持文书出使南粤,承认赵佗为南粤王,要求南粤和中央之间恢复联系往来,要求赵佗安抚南方各地。地域则是和长沙为邻,不得侵扰滋事。
得到皇帝的认可和尊重,赵佗心怀满足,一段时间内,南北协调,相安无事。
太后吕雉执政,立即改变了对南粤的政策。为了防止南粤扩张武力,汉朝中央禁止边关进行铁和武器交易。卖给南方的牛羊,只给公牛、公羊,使其无法繁衍。
赵佗很不高兴,说:“高祖立我为王,往来人员、货物沟通无阻;今高后听信谗言,竟把我当作蛮夷对待,断绝物资来往。这一定是长沙王的主意,目的是兼并我们,然后向汉朝领功。”
赵佗于是以强硬姿态回应吕后,径直自立为“南武帝”,还出兵侵扰长沙边境,连续攻克好几个城池。
刚毅的吕后岂肯退让!朝廷派将军杜灶讨伐南粤。大兵到了南岭,天气又潮又热,士兵纷纷中暑,继而疾病蔓延,无法越过南岭,更不要说给赵佗以有力打击了。1年之后,吕后去世,汉朝中央无暇南顾,只好罢兵。
趁朝廷内部权利更迭和时局混乱之际,赵佗得寸进尺,他以军事压力和财物贿赂的两面政策,拉拢和安抚南方邻近的势力,把闽越和南海置于自己的势力范围,形成东西纵横万余里的疆域。赵佗使用皇帝礼仪,修建皇宫,黄屋左纛,公然和汉朝分庭抗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