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肥乡历史上的南长城和葛孽城

(2021-07-28 12:20:34)
标签:

南长城穿越肥乡

葛孽城

战国风云

广平县中央公园

葛鹅青铜雕像

分类: 大千世界
今读“肥乡与赵文化的渊源”一书,才知道在肥乡的历史上,还蕴藏着那跌宕起伏的战国风云和鲜为人知的美妙故事。本人不忍独享,信手沾来与大家共赏。

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中华民族标志。但你知道吗?在肥乡的历史上也有过这样的长城,那就是赵国的南长城

1、南长城穿越肥乡而过

南长城位于赵国的南境,张守节著《史记正义》一书说:“(赵肃侯所筑)长城在漳水北,赵南界。”

肥乡历史上的南长城和葛孽城

由于赵国的南长城是由漳水、滏水堤防扩建而成,故术界又将这段长城称为漳滏长城。其走向是从今河北武安西南的太行山东麓开始,先是依太行山的余脉而修筑,沿脊蜿蜒前伸,进入平原后,沿着漳水和滏水之间向东延伸直达古黄河之滨,其间途经今天的涉县、磁县、临漳、成安、肥乡、曲周、巨鹿等区县境内,全长约二百余里。这段长城因处于河道北侧,又大都地处平原地区,由于河水泛滥,水道变化无常,已逐渐荒废,只能从史书与与地名中探寻它的踪迹了。

长城是边防设施,所以隔一定的距离就会设置城堡,并配有士兵守护。南长城在途经肥乡区的天台山镇时,在这里修筑了葛孽城。为了防止魏军从这里突破,赵国在葛孽城修建了坚固的军事堡垒,并驻军把守。

其实,修筑长城,也不能真正地把敌人抵挡在外。赵国修筑南长城后,魏国曾多次侵占葛孽城,并曾绕过南长城攻入邯郸。

2、战国风云下的葛孽城

战国时期的葛孽城,由于时间的久远,早已淹没在历史的烟云中。近代的历史学家经多方考证,找到了它的具体位置, 钱穆先生在《历史地名考证中》写道:“葛孽故城,今河北肥乡县西南二十里。”其遗址现位于肥乡区天台山村西南,刘家寨村东侧。

肥乡历史上的南长城和葛孽城

因它当时处于赵、魏、卫三国的交界之地,在列国的兼并战中曾几易其主,成为三国争夺的战略要地,所以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也发生在这里。

公元前358年,赵成侯与魏惠王在葛孽城相聚,双方共同商议抵抗秦国的方略。

公元前354年,赵国发兵攻打邻近的卫国,卫国被迫屈服入朝。因卫国原来入朝魏国,魏国当然不会坐而视之。魏惠王便派庞涓率领着八万大军攻打邯郸,赵国六万大军在漳水河畔严阵以待,只等魏军渡河时发起进攻。

然而庞涓却放弃从邯郸以南渡河,而是绕行三百里到上游渡过漳河,成功破除赵军防线,烧毁赵军十几处的屯粮点,然后长驱直入,迅速包围了邯郸。

庞涓在邯郸附近修筑了数座垒城,囤积粮草,准备打一场持久战。然赵成侯见敌众我寡,形势危急,便以献出中山国为条件,向齐楚两国求救,但齐楚两国久拖不决。

齐国大臣段干朋认为齐国不应该出兵和魏国的主力军交战,那样等于是替赵国打仗,他主张先进攻魏国南部的重镇襄陵(今河南睢县),牵制魏军,同时也向赵表示齐国信守在平陆缔结的盟约,以坚定赵国抗魏的决心。等魏军攻破邯郸,兵马疲累之际,再予以正面的攻击,齐威王接受了段干朋的建议。

国大臣景舍的对策也是先让赵、魏两国相互消耗兵力,并乘虚攻取胜水、秽水(指今江苏徐州一带)之间的土地。

公元前353年十月,赵国终于被魏军攻克,他们捣毁城墙,冲入城中,恣意横行,使邯郸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赵军伤亡约五万二千人,被俘九千人,邯郸城被洗劫空,财富、粮草损失不计其数,而此战却让庞涓名扬天下。

赵成侯只好退据到刚建成的檀台(檀台最初为西周邢国所筑,用以观察天文灾祥和进行祭天祭祖等隆重的仪式,因时间久远,已成为一片废墟。),统帅赵国军民继续抵抗。

赵成侯决定复建檀台,是想恢复它当年的功能和气势。魏国大臣听说后,便对魏惠王说:“如今赵国大行土木,建造檀台,我们不如送去一些梁柱和房椽子。”魏惠王疑惑不解,大臣解释说:“大兴土木,必然耗费国力。我们送去这些建筑材料。既可以使赵宫扩大规模,也可以麻痹他们,转移对我们的注意力。”于是魏国给赵国进献了一批上等的材,赵成侯利用这批木材复建了一座檀台。

赵都失陷后,赵国君臣退居檀台,给了赵成侯一个深的教训,邯郸位于赵国疆域的东南部,东距齐国的聊城、西距韩国的上党地区都不过百余里,南距魏国的邺只有几十里,且东、南两面并无天险屏障。使赵国都城时时处来自敌国的威胁。都城一旦失陷,就会有亡国的危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作为应变的措施便是建立陪都,即在邯郸之外建立第二个政治中心。

战事平息后,赵国的第四代君主赵武灵王便对葛孽城进行了扩修。修建后的葛孽城宏伟壮观,宫室殿宇,金碧辉煌,城墙高耸,漳水环绕,可与当时的赵都邯郸城相媲美。赵武灵王将这里作为他的宠妃吴娃的行宫,俗称夫人城。

到了赵国的后期,赵武灵王又将葛孽城作为相国肥义的封地,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在肥地建县时,命名为肥乡。

公元前288年,齐、秦并尊为帝以后,秦向三晋发动了大规模进攻。赵国历经胡服骑射后,也后来者居上,呈现出秦、齐、赵三强并立的局面,原来国力强盛的魏国被逐出了强国之列,面对强秦的来犯,魏国只得想法依托近邻赵国。

公元前288年,魏昭王通过赵国相邦奉阳君李兑的关系,入赵朝见赵惠文王,并主动提出将葛孽、阴成(今河南省卢氏县东北)两地献给赵惠文王为“养邑”,又把河阳(现河南省孟县西)、姑密两地献给李兑,来讨好赵国君臣,想要联合赵国对抗秦国。

这四座城池归入到赵国,赵国很高兴,但秦国却心怀不满。因为河阳是黄河中游的渡口,设有浮桥,是中原地区的交通枢纽所在。在公元前289年被秦国攻取,而后秦国为了拉拢魏国,又将此地送还魏国,不承想,魏国一转手又送给了赵国。

赵惠文王接收四座城池后,便立即派董叔联合魏国攻打宋国。第二年,赵国与燕、韩、魏、齐五国联兵攻打秦国,迫使秦王废除了帝号。

历经两千年风雨沧桑,葛孽城已成为一片废墟,隋朝时,漳河泛滥,大水淹没古城,现仅存遗址。清朝诗人赵文廉在凭吊葛孽故城时,不无悲凉地写道:“颓垣短楚没,蔓草荒烟平”“故宫尽禾泰,废墟荒秦棘”,如今只在一座院落里,立有一块写有“葛孽城遗址”的标志碑。

今年4月份,县政府在刘家寨村东举办了梨花节,我们姊妹几个还到哪里游览了一番,那时还不知道这些个故事,更不知这建在村东的一片类似庙宇之地是什么场所?啊!原来这地方就是历史上 有名葛孽城呀!

肥乡历史上的南长城和葛孽城
肥乡历史上的南长城和葛孽城
肥乡历史上的南长城和葛孽城
肥乡历史上的南长城和葛孽城
肥乡历史上的南长城和葛孽城 肥乡历史上的南长城和葛孽城
 肥乡历史上的南长城和葛孽城  肥乡历史上的南长城和葛孽城

肥乡历史上的南长城和葛孽城  肥乡历史上的南长城和葛孽城

肥乡历史上的南长城和葛孽城  肥乡历史上的南长城和葛孽城
                                       
3、葛娥与葛孽城

宋太宗时期的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载:“葛孽城,赵武灵王夫人所筑,一名夫人城。”这段记载与《史记》中的记载是不一致的,因为在公元前381年,赵国立都邯郸后的第二代君王赵成侯曾在葛孽城与魏昭王相会,说明那时葛孽城已经存在。但葛孽城是临河而建,河水时常泛滥,冲毁城池的事也会经常发生,所以《太平寰宇记》记载的,应该是到了赵国的第四代君王——赵武灵王时期,制定了南防北进的发展战略,即对南实行防守,向北进行扩张,为了防止北进时,南方魏国的抄后路,便决定重修被河水冲毁葛孽城。于是赵武灵王的夫人葛鹅自告奋勇,亲自率军民修长城、固堤坝,戌边守乡。葛鹅重修的正是今肥乡县东南至广平县城东黄河口这段赵南长城,后人称这段长城为“鹅城”“夫人城”“葛鹅城”。

肥乡历史上的南长城和葛孽城

据史书记载,赵武灵共有两位夫人。公元前321年春天,魏军打败了韩军队。使韩国遭受了巨大挫折,韩国决定通过婚姻与赵国合作。于是赵武灵王答应迎娶韩国宣惠王的女儿为夫人,即赵惠后。她为赵武灵王生下了长子公子章,立为太子。后来,韩夫人因病去世。

赵武灵王的第二位夫人为吴娃,赵武灵王与吴娃的相识,还有一段传奇故事。公元前310年的一天,赵武灵王出游来到大陵(古邑名,今山西文水县东北),晚上睡觉时,梦见一位美丽的少女鼓琴弹唱,美人光彩艳丽,歌声委婉动人。赵武灵王不由地被这琴声与歌声所打动,于是近前说道;“我已被你美妙的歌声所迷倒,愿纳你为妃,不知你是否愿意?”不待回答,赵武灵王又重复了一遍。羞涩的少女低眉启齿:“愿伺侯英雄!”赵武灵王刚要向前,忽然醒来,原来是一场梦。

回到都城后,有一次喝酒时乘着酒兴,赵武灵王说起了他梦中的情景,渴望能得到那位女子。原来,这位少女正是大陵郡守吴广的爱女娃赢,又名孟姚,出生之际,红光满室,兰麝之香终日不散。室外样云聚集如盖,人们都说这是贵人出生的福瑞之兆。大夫吴广听说后,便把女儿孟姚送进宫中。赵武灵王一见正是梦中所见的女子,心中十分中意。孟姚拨动纤指,弹奏起乐器,在手指的滑动下,她边弹边唱,琴声妙不可言,音乐优美动听,赵武灵王如醉如痴,便将她立为妾,改名为吴娃,这位吴娃便是民间传说的葛娥。

自从吴娃赢入宫之后,赵武灵王便只在吴娃处安歇,对韩夫人渐渐疏远,使韩夫人对吴娃产生了嫉恨。为了避免两人发生矛盾,赵武灵王便在吴娃建议下,移居距邯郸六十里的葛孽城,并将其营造成可与赵王城相媲美的宫殿。清赵文濂题诗赞曰:“惜赵武灵王,为夫人筑城。危楼凌杰阁,画栋连雕莞。凤名峙峨幞,雉蝶环峥嵘。垣墉据雄势,琴瑟和新声。从房列赵女,素手弹秦筝。……邯郸赵王城,庶几相抗衡。……”

吴娃在葛孽城居住约十年左右,后来吴娃生下了子赵何,等到韩夫人死后,又立吴娃为王后。赵武灵王爱妻及子,于是便废掉了太子赵章,而改立赵何为太子,即后来的赵惠文王,不想这一举措引发了一场血光之灾。

公元前295年,赵武灵带惠文王、赵章等同游沙丘宫(今邢台广宗县境内)时,公子赵章与田不礼密谋叛乱。兵败后逃往主父所住宫殿,主父被困三月有余,被活活饿死。一代叱咤风云、雄震诸国的君王就这样悄然消失了。

后来漳河肆虐,洪水泛滥,周围百姓迁返无常。岁月流逝,时代变迁,赵南长城已失去昔日雄伟,成为一道不规则的岗阜,为了避水患,人们纷纷移居“葛鹅城”遗址上,从而形成了一个自然村,人们将这个村落称为鹅城村。

由于从肥乡向东沿深至广平的这一段长城被称为鹅城,传说是葛鹅所修,而广平又被称为鹅城,所以广平人以葛鹅为荣。如今在广平县中央公园矗立着一座高大的葛鹅青铜雕像,由中国著名雕塑家李庆芳创作。雕塑为圆形底座,直径50米:雕像净高7米,长8米,重16吨,是华北地区最大的青铜雕像,同时也是国内最大的古代女性将军雕像。葛鹅身跨战马,目视前方。她左手握赵王剑,右手握缰绳,身披战袍铠甲,红缨飘动,表现出一种奔赴战场,指挥千军万马的强劲气势。战马扭动着脖颈,身上肌肉暴突,马尾劲舞,四蹄迈动,如惊雷一般敲击着地面。

天台山村南至今还依稀存有“赵王路”。赵王路是战国时期赵成侯、赵武灵王、赵惠文王和平原君赵胜留下的遗迹。这条路,西起邯郸赵王城,东至椰装古城,中间则以葛孽城为中心,向东西延伸。据传每当清明前后,天将黎明之时,站在天台山村南寨墙上常可看到赵王路上车马来往,伞盖云涌,使葛孽城如海市蜃楼一般。有清人诗《葛孽城》记之:“……每当春夏交,阴雨條然晴。虚无缥纱间,楼橹浮云横。重闄日华炫,晓市烟光萦。缭青露屋瓦,流丹认檐楹。海中耸屋楼,一水隔盈盈。真形约略睹,变态须臾呈。二三年不定,光景现晶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