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雷天大壮,工师得木之象——教你轻松读懂易经八卦34

(2021-02-20 15:44:23)
标签:

雷天大壮

运气抬头之兆

买卖求财大亨通

一切谋望俱有功

易经的卦是如何占断

分类: 大千世界

雷天大壮,工师得木之象

、、

、、

 

 

 

 

大壮者志也,大壮利贞。故有工师得木之象。夫工师得木者,如同一个木匠,入山多时,不做生活,忽然一日得一大木,锯伐在地,重整生理,占此卦者运气抬头之兆也。

昔日,晋王夜梦飞熊,占此卦,果然飞虎山收了李存孝,兴唐灭巢,就如工师得木之卦也。

象曰:卦占工师得大木,跟前改着走上路,时来运转多顺当,有事自管放心做。

诗曰:工师得木喜重重,买卖求财大亨通,婚姻合伙皆如意,一切谋望俱有功。

断曰:出门吉利,口舌远避,疾病皆除,行人即至。

雷天大壮,工师得木之象——教你轻松读懂易经八卦34

雷天大壮,工师得木之象——教你轻松读懂易经八卦34

全卦卦理爻辞解读:

【原文】大壮,利贞。

【解说】阳为大,多而有力为壮。本卦四阳二阴,且四阳集中,故称大壮。阳刚太壮,而阴柔细弱,阴不足以济阳,则阳刚之势,无法调和,必表现为逞刚使强,决非好事,所以要求严守正道,才能有利。

【原文】彖曰: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大壮利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

【解说】彖辞说:“大者壮也”,那是说阳刚为大,阳爻多,阳气足,本卦下卦为乾刚,上卦为震动,是阳气大动而上升之象,所以为壮。彖辞又说:“大壮利贞,大者正也”,那是说阳为大,利贞是乾卦固有的情操,贞为正,所以说:“大者正也”。从卦象看:大壮,九四和六五都失位,两相易位,则都得正位,特别是九五得中正居尊,所以为正。由于四、五两爻易位,大壮也变为需,此卦三、四、五爻互卦成离三,离为日,是以离日见于天,上卦坎三为月,是以坎月见于地,所以说:“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比之人事,就是说为人能正大光明,就可以知道天地的情态了。

【原文】象日: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

【注释】弗:不。履:行。

【解说】雷在天上,是雷震于天,以助天威。此象戒人不可妄为,君子应依此象,谨慎行事,视听言动,都不可非礼。

【原文】初九”,壮于趾,征凶,有孚。

【象曰】:壮于趾,其孚穷也。

【注释】初九:阳爻居初位;即本卦的初爻。趾:足指。征:行动。

【解说】初九居大壮最下,象趾,所以为“壮于趾”。初九以阳爻居初阳正位,能行正,所以有乎信。但初九仍以诚信自守为利,如果行动,就必有凶。因为初应在四、而四为九四,不正,六五也不正,两爻易位,成六四和九五,就都得正位,初九也和六四成正应。看来,这象是有利了,但由于两爻易位,上卦成坎, 坎为灾,四在坎,又居多惧之位,六四自身难保,初九往应六四,是自入于灾,主凶,这是由于动而得凶,所以说他“征凶”。

象辞说:壮于趾,本有阳爻的孚信,由于不安于位,乱动招凶,那点点孚信也就穷尽了。

【原文】九二,贞吉。

【象曰】:九二贞吉,以中也。

【注释】九二:阳爻居二位,即本卦的第二爻。

【解说】九二以阳爻居阴位,无力之象,但却得中位,且为多誉之位,居中而行中道,不过于壮,所以只须坚持正道,就能获吉。

象辞说:九二持正则吉,是因居中位,能行中道,不以大壮阳刚而凌人,所以大吉。

【原文】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触藩,赢其角。

【注释】九三:阳爻居三位,即本卦第三爻。罔:本义为诬,就是错失。没有纲的意思。羝羊:大公羊,为群之头,领群羊前进。藩:藩篱。羸:瘦了,伤了。

【解说】关于“君子用罔”的罔字,前人有的解为纲,有的作无字解,我不同意。若把罔解作纲,本卦无纲象,九三也没有用纲去纲什么东西,所以作纲解是牵强,不对。如果把“罔”字作无解,那么“君子用罔”就是“君子不用”了,与前句“小人用壮”连起来,就是小人用壮,君子不用壮了,这就与卦象大有矛盾。因为羝羊是公羊,就是指九四,正是君子,而触藩的行为,正是用壮的具体表现。如果安分,又何至触藩呢,九四阳爻为君子,君子用壮,所以触藩,结果伤了角。解这个罔字的关键,在于对“小人用壮,君子用罔”的理解,小人用壮毫不奇怪,小人有了势力,就必然欺凌别人。身为君子,就不应用壮侵人,如果君子而用壮,那就会造成罔诬,犯成罪错,这样解释,才能与“羝羊触藩,羸其角”相吻合。那么对“小人用壮”一语,应怎样理解呢?九四为君子,并无小人象,这句话岂不落了空?古典文学,特别是《易》与《诗》两经,文字典雅,决不多用一个字。当时又无标点符号,这就给后学带来困难。如果多用一个字,原句就是“小人用壮,君子用则罔”了,或者加一个标点符号,原句就是“人小用壮,君子用,罔”了,所以小人用壮是陪衬句,是为君子用罔服务的。这种句法,在五经中是常有的。我们解《易经》,总原则合乎易理,古贤也好,名流也好,讲的合理,我就听从,否则那就对不起了。以上是为一个“图”字作了辩解。下面,再来解九三。九三以阳受居阳位,得位有力,是其优点,但三位多凶,是大缺点,九三已是大壮的中坚之爻,很壮,加上得位有力,就要用壮了。羝为羊群中最强健的公羊,也就是一群羊的头羊,所以把九三比作羊。小人用壮以欺凌别人,不足为奇。因为他是小人,有点权势,就会欺人。君子是大人物,为人所敬的,就决不应该用牡。如果君子而用壮,就失去了君子的身分,就是造成罔诬,所以九三阳刚虽有持正的品质,若一旦用壮,虽正也危,这就是“贞厉”,因为羝羊触藩,不但碰不开藩篱,反而

伤了自己的角,这就是厉了。从卦象看:大壮,上卦为震,震为竹笔,就是藩篱,九三在震下,九三、九二、九四互卦为乾,乾为阳为壮。九三、九四、六五互卦成兑,兑为羊,这就是“羝羊触藩”了。九三又求上六相应,有如羊角被上六所束绑,为“赢其角”。本爻重点说壮不可轻用,用壮必自伤。

【原文】九四,贞吉悔亡,藩决不赢。壮于大舆之X。

【象曰】:藩决不赢,尚往也

【注释】九四:阳爻居四位,即本卦第四爻。决:缺坏。舆:大车。x:即辐。尚:方便。

【解说】九四以阳爻居阴位,失位不正,且为六五阴爻所乘,所以有悔;而六五也失位不正,两爻易位,成六四和九五,都得正位;九四变为九五,得中得正,且有六四顺承,能由得中行正而获吉,悔当然没有了,就是悔亡。原卦上卦震为藩,由于四五两爻易位,上卦成坎,震象坏,为藩决损,藩既决坏,也就不会触藩受伤了,就是“藩决不赢”了。坤为舆,六五与上六成半坤象为车辐,由于九四进为九五,坤的半象也没有了,是伤坏了大车之辐,就是象辞说:藩决不赢,表明障碍已不存在,危险也没有了,可以安然而往了。

本爻居两阴爻之下,为重阴所抑,所以用壮以削弱阴柔,由九四进为九五,就是用壮。终至有伤大舆之辐,就是削阴的结果,全卦只有本爻用了壮。

【原文】六五,丧羊于易,无悔。

【象曰】:丧羊于易,位不当也。

【注释】六五:阴爻居五位,即本卦第五爻。易:即场,空地。

【解说】大壮,三、四、五爻互卦成兑,兑为羊。九四失位,变为六四,则大壮变为泰。泰上卦坤为丧,下卦乾三为易(场),由于九四变兑,原三、四、五爻所成的兑变为震,震为动,兑羊不见,是由动而丧羊于易。但卦成泰后,二、三、四爻互卦亦为兑,就是羊入于乾易(场)了。六五以阴爻居阳位,有悔,但六四也失位,两爻易位,都得正位,所以有悔变为无悔了。

象辞说:丧羊于易,是由于六五居位不当造成的,由于失位,必变,由于变才有丧象和易(场)象的显现,原兑下降入于乾场,是为“丧羊于易(场)”了。

【原文】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

【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详也。则吉,咎不长也。

【注释】上六:阴爻居于上位,即本卦的上爻。遂:遂意,达到目的。详:祥,吉祥。

【解说】九三羝羊触藩,上六与九三相应,所以有相同的象。由于九四与六五易位,大壮变需卦,此卦上六得位,退则失位,故“不能退”。乘于九五阳刚之上,逆行,故“不能遂”。进退失据,是“不详也”。卦变为需,上卦坎为艰,上六在坎艰上,有咎,但上六得位且与九三相应,是咎不可长,而有转变,所以说“艰则吉”。也就是说在进退失据的情况下,须意志坚定,在艰难中挣扎奋斗,是可获吉的。因为虽有咎,由于爻的变化,咎不能长,定可获吉。此爻充分显示出阴柔而居大壮之末,必须柔顺以自守,才能克服艰难而获吉。

易经的卦是如何占断的

易经中用大衍之数起卦中,尚存在着“变卦”,这就使占卜的结果更为变化莫测。“变卦”的规律是这样的:如前所述,在求一卦的全部六爻时,每三变便得到一个数字,而这些数字不外是“9、8、7、6”四个数字。在四个数字中,“7”为少阳,“8”为少阴,均系不变爻,即得到少阳“7’,即记下阳爻“ 、”,得到少阴“8”,则记下阴爻“、、”。“9”为老阳,“6”为老阴,称为变爻,得到老阳“9”,要将阳爻变为阴爻,而得到老阴“6”要将阴爻变为阳爻。这样,未经过变爻的卦称之为“本卦”,而经过变爻后形成的卦称为“之卦”既然存在着“本卦””和“之卦”,那么,在出现“变卦”的情况下,究竟是依据那条卦、爻辞去进行占断呢?基本上是依照下列原则办的:

1、若6爻皆为不变爻“7”、“8”,则以“本卦”卦辞去占断;

2、若6爻皆为变交“6”、“9”,则6爻全变,以变后的“之卦”卦辞占断。其中,若6爻均为“9”时,则以“乾”卦之“用九”的爻辞占断;若6爻均为“6”时,则以“坤”卦之“用六”的爻辞占断;

3、若6爻之中,只有一爻为变交,则以该变爻爻辞占断;

4、若6爻之中,5爻均为变爻,而只有一爻不变,则以该不变爻的爻辞去占断;

5、若6爻之中,变爻多于不变交,则以变后的“之卦”卦占断;

6、若6爻之中,变交少于不变交,则以“本卦”的变爻爻辞去占断;

7、若变爻与不变爻相等(各为3爻),则分别以“本分”“之卦”的卦辞占断。

在我国传统史书《左传》、《国语》中,记载了不少占卜例,基本上便是依照上述原则进行占断的。

http://ia.51.la/go1?id=19425269&%3Ca%20href=

                           上一篇  下一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