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时家庭贫寒,让我从小就懂得了担当,真是环境造就人啊!
那个时候,我上学之余总要帮助家里干些农活,那时候农村还是大集体,生产队敲钟上工。说是敲钟,那个钟其实就是一个废旧的水车大齿轮,吊在树上。每天队长拿着个铁器一敲那个大齿轮,社员就都出来了,或站或蹲或坐在街上,等待队长分派活儿。
遇假期和星期日不上学,我就可以出工一天,挣个工分,为家庭分担些负担。俗话说工分工分社员的命根啊!一年到头全靠这工分分配劳动成果的,你不干行吗?有人说了,你是家庭的独生子,怎么在家里也不娇养啊!我说那时娇养不起啊!不像现在要啥有啥,那时没有啊!不勤奋些是要饿肚子的。
那时出工多是平整土地、打坷拉(大的土块)之类活。开工时,大伙在地头一字排开,各站好自己所能够到的地块范围,齐头并进,用铁锨、木榔头等工具将犁过的土地上大的土块打碎,将不平的土地平整一下。将犁过的深沟填一下,这样经平整的土地保墒好,土中的水分不易蒸发,播下种便于种子生根发芽。
有时出工就是积肥。那时还没有化肥,就将杂草青草铲掉堆在一起,外面用泥封住,让它连闷带沤转化为肥料,来年撒到地里做基肥用。
那时我虽在农村,因长年上学,地里的农活干的还是少的,像使牲口之类的农活还没有干过。在农村讲就是活路不全。生产队给你评底分7.5分,与妇女的底分持平。而与我同龄的不上学,全靠在农村干活的孩子,由于会使牲口,碾场放滚,耕种犁耙全活都会,底分给评定10分。同样的出力,待遇不一样,我心里当然不爽了,所以不是轻活俏活当然就不愿意出工啦!
那时候生产队有10几头牲口,需要草料,给牲口割草是按斤记实分的。我就给牲口割草挣工分,记得有一次我背着一个背篓去割草,背篓边上又敷一条绳子,背篓装满还有绳子兜着,又填又踩装了满满一背篓。准备回家时,却怎么也背不起来,后来硬是跪在地上才背起来的。回来一过称,你猜多少?74斤。这是我记得的当时能背动的最重的斤数了。抵多少工分我记不得了,反正比生产队出工强。
上一篇
下一篇
http://ia.51.la/go1?id=19425%3Ca%20href=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