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的命令是指导战争的核心,士兵遵守将军的命令也是战争成功的关键。可是,历史上曾有过一次战争,将军下了一道撤军令,传令兵听成"进攻",不曾想却稀里糊涂干掉了敌军,并灭了一个国家,这是一次怎样的战争呢?

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曹魏先把蜀汉灭掉,266年,司马炎废魏称帝,建立了西晋,之后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三国的格局,进入到了统一的政权。但是因为内斗的关系,很快就走向了衰落。
其中一支司马家族的人,趁乱迁移到江南一带建立东晋。但是当时的东晋就是一个空有其名的大国,被灭只是时间问题。
可东晋初期出现过一个对外用兵的将领,此人叫做桓温,他是一个很有雄心壮志的人。他掌权以后,就想通过收服周边的一些国家以扩大自己的力量。

但因为实力有限,只能从看起来比较好打的国家下手,桓温想来想去,还是觉得攻打成汉最为合适,因为,成汉统治者李势是一个昏庸无用的皇上,国家的士兵也犹如一盘散沙。于是桓温产生了带兵消灭成汉政权的想法。
在他出兵之前,他的军师为他想出了一个计策,就是让他进行突然袭击,如此一来,胜算也会更大一些。于是恒温采用了军师的计策,率领自己的1万大军奇袭成汉国都。
可是,李势虽然昏庸,但是也不是吃素的,当他看见恒温的架势,立马调集周边的部队防守城门,桓温再厉害,他此刻面对的是一个国家,实力相差十分的悬殊。

桓温害怕了,于是决定收兵,他以将军的身份,下了一道撤军令,准备退到相对安全的地方,躲避成汉部队的锋芒。没想到传令兵却把退兵的信号打成了进攻,就这样桓温的士兵们听到进军的命令,伴随着号角声一鼓作气的拼杀了上去。
而成汉的士兵以为桓温要撤兵,就放松了警惕,最后被桓温的士兵打了个措不及防,成功的攻破了城门,最后皇帝李势只能投降。

由此看来打仗真的拼的是士气,这就告诉我们,即使对方弱,自己强,也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松警惕,一旦放松,很可能让对方打的你措手不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