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王山游记

标签:
涉县韩王山一日游韩井古老的提水农具36计布于各个坡的拐弯涉县转播电视台的台址 |
分类: 大千世界 |
2017年10月5日,国庆长假,儿有了休闲的时间,决定举全家赴涉县韩王山一日游。
今天天气微凉稍阴,正适合旅游,8点多,我们一家6口开着车赶赴目的地。还好一路车不多,道路通畅。
车到涉县,过去一个收费站50米左拐上坡就进入了通往韩王山的小道,5公里的路程,车道狭窄,仅能供一辆行驶,我真的好担心,对面要是过来一辆车可怎么避让。一路上七拐八拐的穿过了一个村庄,才来到了韩王山下。
这是一个2013年开发旅游景点,仙有人到此,或许因道路狭窄的缘故吧!景点管理处在山脚下的一个较为宽阔的广场上,广场上仅停放着两辆车,看来游人稀少。广场上首先眏入眼帘的是一个木头做的高大红牌坊,上书韩山二字,给人以颇为正规的旅游景点印象,左边竖着一个碑样物体,上书韩王山,算是对这座山的指证吧!左边上山处不远有一个厕所,古色古香的到挺干净,也许是游人稀少的缘故吧! 西边盖了一排房,是管理人员的地方,售票处关着门,看来仙有人到。虽不景气,但有一个女的还是收了我们60元的门票钱。
通往山上的道路较为宽敞,都是石头砌了的,还算平坦。上山不远处的右边竖立着一石碑,名为韩井,这是这座山来历有名的典故,我整理出来供大家与我一起欣赏。话说:
公元前205年春,韩信定河东,击溃魏王豹,豹残部仓皇而逃,韩信亲率大军追之,至王字山下,人饥马乏。韩信曰:败寇已成苟延残喘之势,不久自散,寇首自落,可稍憩追之不迟。遂令挖灶起火饮马漳河。稍时,士兵急报漳河断流无水以用,韩信惑之,焚香求于河伯,河伯曰:连年征战触天怒雨无河干,是年必大旱。韩信于帐内闭目久坐,俄而忽闻水流之声响,睁眼皆无,遂令军士遍寻之。时值正午,无水遇一石槽。韩信怒曰:无水有槽羞我也,搬其欲摔,忽见槽下一井,水清泉洌涌溢而出,顿时人欢马叫。韩山挺秀易守难攻,甘泉绕膝佳境之地。韩信甚喜,定为屯兵之处。数日后,韩信生擒魏王豹归王子山,日操兵马夜引水济众,得民众心,众改王子山为韩王山。称井为韩井。
次年破赵在即,行前韩信立马凝注井水良久,突生计谋,自言破赵有妙策也,战时背水为阵,果然以少胜多,大获全胜。韩信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彻悟兵法皆托泉水之福也。
刘邦建汉称帝,兔死狗烹诱韩入京欲害之,韩信往赴经韩井,马低首不饮泣,涕于泉兆凶,入京后为吕后萧何诛于未央宫钟室,戮丰族,韩信死后,韩井水突隐退成一枯井,遗址犹存至今,旁有饮马槽为证民间传说亦颇多。
走了一段路,拐了几道弯,左边一个凉亭映入我们的眼帘,凉亭外有一个枯井,上面架着个破旧的提水辘辘,这是年轻人都已经看不到的东西了,倒是一个好留影的地方,我赶忙给妻和小孙子留了个影。
今天又用上了这古老的提水农具。
再继续往上走,已是气喘吁吁,虽是平道,但毕竟是上山,每走一步都很吃力啊!
可山还没有爬到一半,不能就此罢手啊!我坚持着走在前头,一定要把他(她)们带到山顶上。
一路左拐右拐,往前看还是一道道的山路,也没有什么景点吸引,鼓噪乏味的,也不免产生了退缩的念头。
往后看,儿媳和大孙子已经停止往上爬了。妻和儿子小孙子还在往上爬。这时我又打起精神继续往上爬。
又爬过来几道坡,我与妻、儿子、孙子远远地拉开了距离。已经看不到他(她)们的身影了。
我坐下稍作休息。这时忽听有小孩子说话的声音。稍倾,从山上下来几个孩子,他们都是从山顶上下来的。我想连小孩子都能登上的山,我为何就登不上去?于是又鼓足勇气继续往上爬。
这时我估摸着他她们大概是爬不上来了。可这山爬的最多有一半的行程。
这时山上下来两三个小伙子,我问,再往上还有什么景点?一个小伙子说,什么也没有。我听后真的好失望。但山爬到这,就是什么也没有也得爬上去啊,到不了山顶总不能说登过韩王山啊!
我下决心无论如何也要登上山顶。
又爬过了几道坡,估摸着行程走了有一多半,眼看着离山顶越来越近了。拐过弯看到前面的拐弯处竖着一个碑,近前一看是36计的第一计瞒天过海,并篆刻着计的内容。叙述薛仁贵陪御驾征东,以彩围万户,遮天蔽日,瞒帝过海的计谋。啊!这登山还学到36计了。为何篆刻于此,有何典故?尚不得知。
继续往上爬,见拐弯处,又立一碑,上写36计的第二计,围魏救赵,啊!我恍然大悟,这很可能是将36计布于各个坡的拐弯处,既能表示游客所处位置,又能增加趣味性,还能在爬山中学习古典知识,不失是一个好创意。看来上面还有30多道坡在等着我往上爬啊!
果然拐过弯又看到第三计借刀杀人。
第四计以逸待劳。
第五计趁火打劫。
第六计声东击西......
第11计 李代桃僵(复制原文助大家了解)
原文: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译文:当局势发展到必然有所损失时,应该以牺牲局部来换取全局的胜利。
战国后期,赵国北部边境经常受到匈奴的骚扰,赵王派李牧镇守北部门户。李牧上任后,只许坚壁自守,不准与敌交锋,加紧训练,养精储锐。几年后,兵强马壮,士气高涨。公园前250年,李牧准备出击匈奴,他派少数士兵保护边寨百姓外出放牧,匈奴见状,派出小股骑兵去劫掠。李牧士兵假装败退,丢下一些人和牲畜跑了。单于心想,李牧从来不敢出城征战,果然是一个不堪一击的胆小之徒。于是亲率大军直逼雁门。李牧严阵以待,兵分三路,各个围歼,单于兵败,国遂灭亡。
第20计混水摸鱼。
爬到第26计指桑骂槐时,我稍作休息,心想离山顶不远了。给儿子打了一个电话,问问他们在哪里?儿子说他们走到第20计了。啊!我好高兴,看来他们也跟了上来。
走过几道弯后,才发现前面的计是拐一道湾设一计,后面的计变成了拐两三道湾才设一计,正在冲刺的时候确把行程给拉长了。
这是第29计树上开花
(原文)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
(译文)借用局诈的方法布成阵势,使本来力量小的部队变得声势浩大。这是从《易.渐》上九爻辞“鸿渐于陆,其羽用仪也”一语所获得的启示。
(计名溯源)三国时期,张飞在当阳桥以三十名骑兵,吓退曹操追击刘备的数万大军,就是用这种计谋。张飞命令士卒将战马拴在离当阳桥不远的树林中,砍下树枝绑缚在马后,用鞭抽打,马蹄乱踢,尘烟滚滚,张飞独自一人屹立桥头,手持长矛,怒目而视,曹操见状,误以为桥的对面有伏兵,便下令撤兵了。这就叫树上开花之计谋。
这是第36计 走为上
你还别说,能爬上山顶,亏得了这36计,计计誘的你往上爬,不知不觉的爬到了山顶上,既登了山,又学习了古典,真是趣味无穷啊!
山顶上有一个凉亭,是个观景的好地方,真是有点登上韩王山,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放眼望去, 山峰奇秀 层层叠嶂 ,云雾缭绕,如置入空中一般。此时,妻、儿子、小孙子也爬了上来,一块享受着这污染够不到的大自然的阳光和空气。让人想不到的是,这山顶上居然住着两个逗人喜欢的小黄猫,在凉亭内戏耍,也不怕人,看来一定是电视台工作人员饲养的。
在凉亭歇歇脚。
在凉亭上,小孙子要我一块下北坡去看看,走下10多阶台阶,沿着由钢管铁链护围着的羊肠小道,来到一个观景台。在这里观景最美了!
巧的是和我们一同爬上山顶的一个小姑娘,居然和我的小孙子同年同月同日生生,只是比我的小孙子大了两个小时。你说巧也不巧。于是我们将小孙子与这个小姑娘做了个合影留念。
下来最高处的平地方,是涉县转播电视台的台址。
电视台门朝北,这是院落的入口。面南盖有八九间房屋,一个东西向的小院,院内个个房门紧闭,虽不知有人无人,但伙房备着保温桶储存着热水,好像专门为我们准备着似的,解决了我们的口渴所需,顿时让我们感到很温暖。
我们在电视台院落的观景台,同与嘉航同龄的小姑娘合影作留念。
这是一个围墙和观景台,围墙为木制遮拦,浅橘红色,一眼望下去可看到上山的盘山公路蜿蜒曲折,直通山上。到这里听当地人介绍,才知道这里是上山的正道,看来开着车就能登上山了,只不过我们没有找到入口罢了。
离此不远的东面山头上,远远望去,正在修建的一栋大楼已经矗立在山头上,看来这个新的旅游景点日后要兴旺起来了。只可惜没有留下影。
约2点登上山顶,2点半左右开始往下下。这下山就比不得年轻人了。儿子孙子是一路小跑就下去了。我与妻在后面一步一个台阶的下,不时停下来休息休息,妻拄着个棍子走在前,我在后面待妻走出一段距离再疾步追赶上去,因妻走的慢,下山的惯性催着不好即时停下来,不如休息一会,让她走出一段路再赶。
下过36计,又走过了几道弯,碰见一个老农赶着两个毛驴在往山上运材料, 看来是沙子。 毛驴看见人停了下来。老农示意我靠边站一站,让毛驴先过去,我急忙躲到一边,那个毛驴才肯上去。看来毛驴也累的够呛!正好瞅个机会偷个懒,休息一会。不想被主人吆喝着,咬着牙还得往上赶。妻忙问:运上去给多少钱?老农说:每斤6角。那一天能运多少?妻接着问道 老农答:一个毛驴每次能驮500斤,每天2~3趟。啊!500斤就是300元,两个毛驴驮1000斤就是600元,一天2~3趟就是1200~1800元,这买卖来的钱倒是挺快的,真是生财有道啊!不过确实也不容易。只是辛苦了那个毛驴了。
我们就这样一路走走停停的下了山,到了山脚下,儿子比我们正正早下来半个小时。下来已是下午3点半了,从早晨出来到现在,大家都未曾吃一点东西,这时才感到饥肠咕噜,人困腿乏了。无奈这里没有食堂,我们只好驱车赶往5公里之外的涉县县城打了个尖。就踏上回家的路上。一天的休闲旅游就这样开心愉快的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