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赶到山东泰安,参加的这场会议,是关于“煤矿动力载波自动化应用”的编写会议,好像是煤矿的一个什么出版部门,是要出一本这方面的技术书籍。这次会议就是要落实谁?那个单位能参加编写。
一块出席会议的还有峰峰煤校的丁xx老师。那时候,要说动力载波自动化方面的技术和技术资料,调试和运行经验我可是了如指掌,因为我一直在这一行摸爬滚打了好几年,那都是熟练的活,编写绝对也不在话下。只是,那时咱对编写不感兴趣,认为那都是文人的事,与我无关。再说,来时矿领导也没有交代,咱也不想额外的揽活,找那个麻烦。
可让我想不到是,丁老师确愿意承担一部分,那时,我想这丁老师几年不见,却让我刮目相看了,动力载波自动化就是这几年才兴起的新鲜事物,什么时候这风刮到了煤校?不可思议?这技术书籍可不是写小说,靠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要靠严格的数据和实践经验来说话,没有实践,靠杜撰的东西那不是害人吗?也许我是杞人忧天,多疑了。
一天还是两天的会议,我记不清了,反正我没有领任务。那个会后来都讲了什么,我也听不进去了。散会后,我和丁老师同行,那时我年轻,就跑去代他买了第二天的回程票。
回来的路上,他买了些花生米,我看他挑挑拣拣,不要小的,也不要大的,我纳闷?他解释说:小个是营养不足,大个是营养过剩,这不大不小的正好,营养最高,性价比也最高。啊!原来是这样,听起来也许有点道理吧!
http://ia.51.la/go1?id=19425269&%3Ca%20href=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