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那个时代的吃喝玩乐和担当——之担当五(未完)

(2018-04-17 14:12:53)
标签:

平整土地

积肥

割草

拾粪

推水车

分类: 大千世界

我那时家庭贫寒,环境造就人啊!让我从小就懂得了担当。

那个时候,我上学之余总要帮助家里干些农活,那时候农村还是大集体,生产队敲钟上工。说是敲钟,那个钟其实就是一个废旧的水车大齿轮,吊在树上。每天队长拿着个铁器一敲那个大齿轮,社员就都出来了,或站或蹲或坐在街上,等待队长分派活儿。遇假期和星期日不上学,我就可以出工一天,挣个工分,为家庭分担些负担。俗话说工分工分社员的命根啊!一年到头全靠这工分分配劳动成果的,你不干行吗?有人说了,你是家庭的独生子,怎么在家里也不娇养啊!我说那时娇养不起啊!不像现在要啥有啥,那时没有啊!不勤奋些是要饿肚子的。

那时出工多是平整土地、打坷拉(大的土块)之类活。开工时,大伙在地头一字排开,各站好自己所能够到的地块范围,齐头并进,用铁锨、木榔头等工具将犁过的土地上大的土块打碎,将不平的土地平整一下。将犁过的深沟填一下,这样经平整的土地保墒好,土中的水分不易蒸发,播下种便于种子生根发芽。

有时出工就是积肥。那时还没有化肥,就将杂草青草铲掉堆在一起,外面用泥封住,让它连闷带沤转化为肥料,来年撒到地里做基肥用。

那时我虽在农村,因长年上学,地里的农活干的还是少的,像使牲口之类的农活还没有干过。在农村讲就是活路不全。生产队给你评底分7.5分,与妇女的底分持平。而与我同龄的不上学,全靠在农村干活的孩子,由于会使牲口,碾场放滚,耕种犁耙全活都会,底分给评定10分。同样的出力,待遇不一样,我心里当然不爽了,所以不是轻活俏活当然就不愿意出工啦!

那时候生产队有10几头牲口,需要草料,给牲口割草是按斤记实分的。我就给牲口割草挣工分,记得有一次我背着一个背篓去割草,背篓边上又敷一条绳子,背篓装满还有绳子兜着,又填又踩装了满满一背篓。准备回家时,却怎么也背不起来,后来硬是跪在地上才背起来的。回来一过称,你猜多少?74斤。这是我记得的当时能背动的最重的斤数了。抵多少工分我记不得了,反正比生产队出工强。

那时队里给每个家庭留有几厘地的自留地,让自种个蔬菜什么的。种菜可不是一个省心的活,俗话说粪大水勤,种地不用问人。菜地更是离不开粪和水。那时除了家里攒些鸡粪、猪粪外,就得到外头去拾粪。我放学回家抽空就背着一个背篓出去拾粪了,到哪儿拾去?就到小火车站那里的一个卖煤点,哪里有拉煤的牲口车,会有牲口屙下的牛、马、驴粪。或在村子周围转转,拾一些动物粪便。运气好的时候能拾上一背篓,不好的时候能拾半背篓就不错了。

菜最喜欢水了,每隔几天就要浇一次。那时还没有机井,不像现在一合闸水就哗哗的来了。那时全靠推水车。水车还要提前去占,不然到时是轮不是浇水的。说起水车年轻人都已看不到了。它就是一个架在直径约1.5左右井口上的铁机器。上面一个大齿轮,带动下面的小齿轮,咬合一个伞齿轮将横向运动转换成上下运动的机械。由铁皮制作的一节连一节的提水管直插水里。由一个竖向运动的齿轮转动,带动装有皮片的铁链穿过提水管,将水带出来,倒在一个出水的铁簸箕上,通过事先筑好的水龙口流到菜地里。大齿轮上附一个横杆,就可推着大齿轮转,进而带动铁链上下循环运动,取出水来。那时菜地也分过几次,分的地有近有远,近的当然省事多了,远的有5 6个畦子浇一次园要好长时间,两个人推还轻巧点,有时没人就我一个人去推,那个就惨啦!那可要真力气啊!

我的小时候,最烦的就是晚上推水车,早起推磨了。但没有办法啊!菜不浇水不长,磨不推没有吃的,这个谁也替补不了啊!

家是农村,全靠种地为生,一年到头能摸到钱的地方很少。父亲就不断做个小生意以维持生计,有时骑着一个破自行车一天要跑百十里地的路,也挣不了几个钱。冬天到了,烧煤都要自己准备。为了省个钱,我父亲就和几个人打着伙,一人一辆排子车跑到煤产地去拉煤,那时候也不知道去哪里拉煤,大概是康城一代的小煤窑吧!少说也有五六十公里远,全靠人力步行往回拉,几天才能赶回来。那时我们这里还算近的,每到入冬前,都会看到一帮一帮的山东人,往返拉煤的人力车队,几百里地靠人力拉一车煤回去,也真够玩命的!看着就心酸。那时的人生活的可真是太苦太苦了。现在的年轻人你可真是太幸福了!

那个时候盖房用不起砖,就靠拓土坯代替,所以每次盖房前要先拓好,好多土坯备用。俗话说:拓坯打墙活见阎王,这农村最累的活都让我赶上了。我那一年虚岁15就历练了那个活见阎王的活。拓坯需要先选一块取土的地,还得是黏土,把它翻松动浇上水,活成泥,上面撒上麦秸,再翻勻就行了。话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那是需要力气的,没有力气翻几遍泥就气喘吁吁了。拓坯要先找一个模子,平好一块放坯子的地方,然后将模子放好,去活好泥的地方取一大团泥,让它滚几下,然后抱起走到放模子的地方,放进坯模子里,用手揉出四个角,沾点水用两手将上面的泥抹平,提起模子,一个长300宽200高100的土坯就成了。然后让它晒干,摞成一行备用。这个活主要是父亲和找人帮忙干的,我是打一个下手,和泥则靠住是我的事了,不过有时我也学着操练操练,玩个新鲜,但做不了多少就累的腰酸腿疼了。

我的老宅基地原来是土改时分的庙地,1亩8分多,庄基大了院子自然也大了。圈围墙自然是一个大工程了。那时用不起砖,只有靠打土墙围起,这时候我就成了主力。打墙先要屯土,然后兑水和成泥,再掺上麦秸和好泥,再一叉一叉的垛成墙。这个活与拓坯一样也是活见阎王的活,是又苦又累又没有良心的活。墙垛的高了,墙上还要站上一个人,由下面的人将泥叉上去,递给上面的人,由上面的人将泥一块一块的垛上去。墙垛好了,还的用一个墙挠子将墙两面挠平,挠整齐方才算一个完活。有时心急,墙一时垛的太高,泥太软,挠着挠着,墙就歪向一边,眼看着刚刚垛起来的墙说倒就倒了。你看着真是干着急没办法,有时一晌的功夫就白搭了。

http://ia.51.la/go1?id=19425269&%3C/font%3E%3Ca%20hre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