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批独生子女逐渐步入婚姻殿堂,他们身份不同,收入不一,观念各异。白领、公务员、打工者……
如今,越来越多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
八十年代初出生的独生子女步入婚姻的殿堂,这一年轻群体普遍存在文化程度高、收入丰厚、观念超前等特点。同时,受社会和家庭环境等因素影响,许多人也存在过度消费、不善理财等缺点。特别是在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之后,这种弊端更逐步暴露出来:有的不注意理财规划,造成了寅吃卯粮,财务捉襟见肘;有的投资不当,使得家财不断缩水;还有的因理财问题影响到了两人的感情,虽说金钱买不来爱情,但一个家庭如果离开了金钱,天天喝西北风,也就很难谈什么完美爱情了。所以,从甜蜜的恋人到生活的伙伴,要正视角色的变化,双方都有责任把家庭财务规划好。新婚白领不敢买房:攒钱应有术个案背景:
张女士是一家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先生是一家广告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他们今年结婚后暂时住在赵先生公司提供的单身宿舍内。两人的家庭月收入接近2万元,但婚后他们却毫无家庭积蓄。而这时,赵先生有了跳槽的打算,单身宿舍快住不成了,于是两人便打算贷款买房。
房子也看好了,拥有高收入的两人是银行的优质客户,贷款也应当没有问题,但是要办理购房手续时,房产公司要求他们先交10万元首付款,不足部分才能办理银行按揭。这时两人才傻了眼:我们几个月就能挣10万呀,钱都上哪儿去了?再看周围和他们同等收入的朋友,大家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有的还买了私家车,而他们却“沦落”到了连买房首付款都拿不起的地步。张女士颇有感触地说:“我们还打算明年要孩子,可这样下去有孩子恐怕也养不起!”最后,两人一起求助于银行理财专家。
理财师点评:
理财专家通过对其消费情况的综合分析,发现他们成家以后,依然保持着婚前的“小资”消费习惯。比如,先生习惯下班时买鲜花送给太太,一个月下来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另外,两人很少自己动手做饭,附近的饭店都吃遍了;先生换手机是家常便饭,太太的衣服也是今天买明天扔……钱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流失了。银行理财专家向他们提出了“存钱———攒够首付房款———按揭买房”的理财建议。
理财师建议:
量入为出,掌握资金状况,随时查询余额,对家庭资金了如指掌,并根据存折余额强制储蓄,逐渐积累,另外,现在许多银行开办了“一本通”业务,可以授权给银行,只要工资存折的金额达到××元,银行便可自动将一定数额转为定期存款,这种“强制储蓄”的办法,可以使张女士及先生改掉乱花钱的不良习惯,从而不断积累个人资产。
公务员新婚夫妇:看准渠道好投资
个案背景:
李女士和先生均是公务员,结婚前单位就分了一套二居室的房子,两人的家庭月收入在3500元左右。结婚的费用都是双方父母掏的,所以婚前个人的积蓄就成了家庭的第一笔“流动资产”。婚前李女士有存款4万元,先生有6万元。先生的钱多,他便建议谁的钱归谁管,实行AA制,但李女士认为财产合并是婚姻开始的标志,所以应将两人的存款全部由她这个“内当家”集中管理。因两人意见不一,并且对婚后如何理财一无所知,他们便想听听理财专家的意见。
理财师点评:
理财专家说,现在AA制虽然受到许多家庭的追捧,但对于新婚家庭来说,AA制尚不是时候。一个是中国人有婚后集中理财的传统;另外,两人需要进行理财的“磨合”,如果集中理财的效果不好,可以实行AA制,但如果一方能把家财打理得井井有条,那么这个家庭还是实行单A制比较合适。李女士可以和先生商量,先设一个“联合账户”,由擅长理财的一方进行打理,另一方可以提出一些理财的建议,这样运行一段时间试试。不过,既然是财务统一,双方均不应设“私房钱”和“小金库”,因为一方一旦发现另一方隐瞒收支,很容易产生不信任感而引发家庭矛盾。所以,设立“联合账户”要建立在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低收入新婚家庭:巧理家财奔小康个案背景:
刘女士和先生均是打工族,其家庭月收入在1600元左右。由于两人家庭条件一般,结婚时家里给的2万元钱刚够买简单家具等,婚后两人租了一套一居室的房子,月租金400元,占了家庭总收入的四分之一。两人这几年打工赚的不到3万块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其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但他们也知道这点钱相对当前高不可攀的房价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所以他们的理财目标就是能增加收益,尽快过上有住房、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
理财师建议:基于以上情况,理财师提出理财建议:
一是用3万元进行风险性投资,最大限度地增加收益。二是适当购买保险,增强家庭抗变能力。
“一年之计在于春”,其实,一个家庭的理财之计在于新婚伊始。不论收入多少,不论文凭高低,只要两人婚后注重学习和掌握理财技巧,用心去打理家财,家庭的小日子一定蒸蒸日上,不用说,两人的婚姻也一定会更加美满。(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