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就是在不断“换跑道"
20年前,当林聪颖离开当地粮食局开始创业生涯时,并没有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如今,他坚定地认为,当年他的创业基础如果不是一穷二白,也许就根本无法走到今天。
【人物简介】
林聪颖,福建晋江人,1960年出生,福建九牧王服饰公司董事长,旗下九牧王(福建)服饰公司拥有1000多家分店和分柜,年销售额超7亿元。
[创业心得]
“做企业一定要能吃常人不能吃的苦!”林聪颍说。
他说,九牧王企业的现状让很多企业羡幕,但是“九牧王肯定会有失败的一天,也许是五年后,也许是十年后”,林聪颖认为,人生下来就开始向死亡迈进。企业也不例外。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只有对企业的现状和未来有清醒的思考,才有可能以如履薄冰的兢兢业业来思考如何不断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
“当别人还没想到的时候,你应该想到了;当别人想到的时候,你应该做到了;当别人做到的时候,你应该做得最好了;当别人做得和你一样好时,你就应该换跑道了!”林聪颖坦言自己的企业一直在换跑道,一直没有停止下来。
[创业故事]
大年初一遭人讨债
林聪颖,从小性格就不安分。20岁进入粮食局工作,平时事情不多,每月能拿固定的工资,但这样安逸的生活并没有将他不安分的本性抹平,1984年林聪颖辞了职,自己做起了粮食生意。一开始,林聪颖承包了一家粮食经营部。但到年底,由于管理经验不足、欠下了14000多元的债务。
大年初一,林聪颖在众人的目光中迎来又送走了上门讨债的人
。“当时,几乎所有值钱的东西都被用来抵债了,身上只剩下父母给我小孩的200块压岁钱。”说起这件事,林聪颖心里还是有难以平复的感慨,
200 元压岁钱新创业
欠下的债务总得还。那年,春节还没过完,林聪颖就带着仅有的200元钱,踏上了前往九江推销拉链的路。一开始尽管很艰难,但是林聪颖咬着牙坚持了下来。后来客户越来越多,拉链的销量越来越大,但林聪颖却不敢再做下去了。他销售的拉链,质量并不过硬,常常遭到消费者的控诉。而且,拉链的销售利润实在太低了。
在跑业务的过程中,林聪颖发现服装零售很有市场,而且利润丰厚。很快机会来了,一家主要做外贸服装生意的公司,当时正好有一批服装尺寸偏小,不能出口。林聪颖便把这批货接过来,在青岛开了一家服装零售店。从那时起到1989年,林聪颖一直勤勤恳恳地做着服装零售,赚了一些钱,不多,但逐渐还清
了所有的债务:“这是我这一生积累的重要阶段,不仅有了资金的积累,在生意场上的磨炼,也使得我的经营经验逐渐成熟。”林聪颖这么评价当年的服装零售生意。
办起家乡第一家服装厂
1989年4月,林聪颖回到了老家晋江市磁灶镇。
’
磁灶镇是全国有名的瓷都,当地有根多人靠做瓷砖发了财。林聪颖自认为对瓷砖一窍不通,只有回到自己最熟悉的行业,做自已最擅长的事——办服装厂。
磁灶镇历史上从来没有一家服装企业,林聪颖从亲戚那里借来18000元钱,一共凑了72000元成为九牧王的原始资本。他租了一个500平方米的场地,动员自己的亲戚朋一起做工,买了几台二手机器,请来当地的老裁缝,厂房、工人
、机器、技术工一应俱全后,办起了磁灶镇第一家服装厂。
一把火“烧
出”中国名牌
林聪颖说他
做服装最重质量。在九牧王公司,大家都记得林聪颖1999年的“火烧次品裤”事件。
为了使所有员工强化质量意识,林聪颖集中了几百条在生产过程中检验出的次品裤子当众焚烧。“看到裤子被烧掉,很多厂里的老员工都心疼地哭了,但这次烧的不仅仅是几百条裤子,也要烧掉生产次品的不良作风。”林聪颖坚决地说。
在狠抓质量的同时,林聪颖更多地是在思考企业的未来和出路。很快,公司就拟定了一个以西裤为核心,以男式西服、男式休闲服饰为两翼的发展战略。
正是靠着林聪颖对产品质量的苛刻要求,2004年,林聪颖的九牧王拿回了“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两块牌子。
我的网刊 财富往往在人情味淡的地方 想幸福早点明白六件事
急人之困——邯郸成语典故
290
亲子教育——国外篇集萃
职场找回女人味我有五招 大智若愚升迁记 广告的效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