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从认识翡翠的“种”、“水”、“地”开始吧!
翡翠的“种”是质地与透明度的总称,是评价翡翠优劣的重要标志。故有“外行看色,
内行看种”之说。一般翡翠分为老种、新老种、新种,老种是指结构致密,质地细腻,透明度好的一类翡翠,新老种次之,新种更次之。
翡翠的透明度俗称“水头”,透明度高的翡翠晶莹透亮,行话说“水分足”。光线不能透过翡翠表面,翡翠显得干涩,行话称为“水不足”或“干”。透明度愈高,价值也愈高。
翡翠的“地儿”一说,翡翠中除绿色以外的部分,民间称为“底”或“地张”,反映了翡翠的干净程度和透明度。颜色分为白色、油青、紫色、淡绿和花绿等。另一说是指翡翠的基本材质。
翡翠的翠性由晶粒的粗细决定。肉眼和放大镜下难以看到其颗粒,俗称“肉细”、“种老”,是高档货品。颗粒较大,俗称“肉粗”、“种新”,此种饰品价值较低。
也有人用“浓、阳、俏、正、匀”和“淡、阴、老、邪、花”来评价翡翠的绿色。
“浓”,指绿色的浓度、饱和度,绿色浅则为“淡”;“阳”,是指颜色的亮度,或“灰度”,绿色昏暗,没有光彩则为“阴”;“俏”,指绿色均匀柔和,能与“底”、“水”相互协调;若绿色呈现点状、峰状、块状等不均匀分布则谓之“花”。
(马建英:国家注册珠宝玉石质检师、美国宝石学院研究宝石学家、中国宝玉石协会常务理事)
来源:邯郸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