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抬
涉县《西戌村志》中第十五章《民风民俗·游戏》一节载有流行于邯郸乡村中的儿童游戏“打抬”,并详细介绍了玩法:先在地上画两条杠为界,游戏双方各备若干约尺半长左右、两端粗细不等的短木棍,名叫“抬”,其中甲方放一个“抬”在自己的界内,由乙方用“抬”去
击打它,一次击打使之蹦出界外者为胜,胜一次赢对方“抬”一根。一次打不赢者轮换来打“抬”,如此往复,最后谁赢得的“抬”多者为胜。
对这种游戏写作“打抬”似乎并不确切。在邯郸土语中对这种游戏叫做“(音dēi)(音tǎi)”。《中华大字典》:,击也(见《集韵》)、打也(见《广韵》)。,“吴人谓逆剡木曰”(见《集韵》)。逆是逆折回旋,剡音炎,意为“削”、“斩”,逆剡木是经过逆折削斩的木棍,叫做“”。由此可见,《西戌村志》中写的“打抬”当是谐音,其本字应作“”。
■扳跌
摔跤,是一项民间流行的体育竞技运动,邯郸土语叫做“扳跌”。“扳”的意思就是摔。邯郸民间艺术表演活动中,有一个传统的节目叫“二鬼扳跌”,系由一个人配上道具,假扮成两个人表演摔跤,只有动作没有道白和唱词,但要配上锣鼓伴奏来助兴。观众看到的是两个人互抓手臂进行角力,模仿推搡、绊脚、勾腿、滚跌等摔跤动作,惟妙惟肖,十分滑稽可笑。演出结束时表演者站立起来,脱掉伪装,原来仅仅是一个人演的独角戏,观众会哄然大笑。现在,这个节目作为优秀的保留节目仍然很受人们的欢迎,不过有的地方嫌“二鬼扳跌”这个名字不雅,改叫做“二贵扳跌”了。(李绍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