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邯郸土俗语小考(68)

(2006-12-26 17:40:36)
分类: 教育学习
邯郸土俗语小考(68)
2006-12-26
    ■皮牛

    陀螺,是儿童们喜爱的一种玩具,邯郸土语称其为“皮牛”。一般是用木头旋成圆锥形体,在其尖端上嵌进一个小圆钢珠,儿童们在玩时拿鞭子的绳条紧紧缠绕,然后用力抽绳,使直立旋转,再用鞭子猛力抽打,让它不停地旋转,谓之“打皮牛”。

   

 陀螺为何被称作“皮牛”?这可能是与“皮牛”的形状仿像螺蛳有关。螺蛳是软体动物,体外包着锥形或扁圆形的硬壳。笔者在南方出差时,见饭店中有一道菜叫“烧牛螺”,是田螺还是海螺不得而知,但其外观形状、大小,都与邯郸儿童们玩的皮牛大致相像。邯郸的孩子们常把田螺喊作“水牛儿”,这可能是陀螺被叫做“牛”的原因。为何又在“牛”前加个“皮”呢?想这似是表示其“皮实”,经得起摔扳和抽打,越打它转得越“红”。外地有把打陀螺称作“打贱骨头”的,也有这种含意。

    ■母捻

    旧时,邯郸还有一种类似“皮牛”的陀螺玩具,形似“皮牛”,但体积要小的多,仅有半个枣大小,上平下尖,且上端平面的正中安有一个约两公分长的小木棒,玩时用手来捻(音撵)动使其旋转,邯郸土语叫做“母捻转儿”,也有的称其为“捻捻转儿”。“捻捻”尚且好理解,“母捻”就要颇费思量了。

    母捻,在邯郸口语中现在还时而能够听到:花生豆煮熟后用手剥皮叫“母捻”,做针线活时纫针,线头先要用手来“母捻”成尖儿才好纫过去,有孩子身上长了个“小疙瘩儿”,做母亲的说:“我给你母捻母捻就好了。”对“母捻”一词,笔者翻阅过多种辞书均未见有收录,推测这当是一个古老的方言词语。古时,纺线织布断了头要续接头离不开母亲的捻线,做衣做鞋缝缝补补全都要母亲来捻线,所以,这母亲辛勤劳作的画面就形成了人们约定俗成的口语词:“母捻”,词中隐含有对母亲的敬意。邯郸土语中还有“不捻”一词,与“母捻”音近而意同,当也是“母捻”的音转所致。(李绍健)

来源:邯郸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