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华说
华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817
  • 关注人气:18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龙虾涨价,世界杯该不该“背锅”?

(2018-06-26 14:31:13)
标签:

财经

小龙虾、世界杯与拆违

华说

知道小龙虾火,不知道火成这个样子。

上周六早上,夫人去附近的小菜场买菜,去之前说要买点小龙虾回来,自己做一道“盐水小龙虾”,回来的时候却不见小龙虾的踪影。问其原因,答曰:卖小龙虾的水产老板说,这段时间一直没有进货,因为价格太贵了,批发价就要25元一斤,拿过来卖不掉,所以不卖了。

价格太高卖不动故而不进货,对这个水产小贩而言,实在是正常不过的决定。然而,这稀松平常的举动,是澄清一个糊涂观念的鲜活的好例子。长久以来——刻下亦是如此,每逢物价上涨,人们大抵会条件反射般地甩锅于“无奸不商”,指责他们层层加价导致物价上涨。这成见或者偏见的发生,源自于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商家的定价,是成本+利润=市价。不难明白,按照这定价公式的逻辑,很容易推导出商家是推动物价上涨的幕后黑手的结论。虽然看上去逻辑井然,但很可惜,这定价公式是错了,因为它忘记了最为基本的一点:商家卖东西,不是想定什么价就可以定什么价的,最关键的,是要过消费者这一关的。小菜场的水产摊贩为什么不敢进货?因为他知道,价格高卖不掉,过不了消费者这一关,他是要蚀本的。如果真的可以按照“成本+利润=市价”的公式定价,他有什么可以犹豫和疑虑的呢?闭着眼睛在批发价上加上自己的利润不就行了么?!他为什么不敢进货?因为市价不是他决定的,恰恰相反,他是看着市价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市价-成本=利润。如果无利可图,不做为上也。很显然,水产小贩知道,面对着小菜场的顾客,25元一斤批发价的进货成本,这生意无钱可赚,当然意兴阑珊了。

……
详见

蚂蚁财富社区号 华说的经济学世界
雪球财经 华说的经济学世界
一点号 华说的经济学世界
今日头条号 华说的经济学世界
微信公众号 华说的经济学世界
趣头条: 华说的经济学世界
嗨牛财经:华说的经济学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