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朋友圈”:大唐盛世的那些人,那些事!
(2018-01-19 14:04:13)
标签:
李白历史 |
李白:友情的慰藉
华说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中国,这首诗可谓妇孺皆知,其之作者李白,自然也是家喻户晓。有唐一代,诗歌的天空群星灿烂,李白是其中最闪亮的那一颗,没有之一。不是我说的,是唐文宗李昂的御笔亲封:“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新唐书•李白传》)
大诗人到底不凡,连名字的由来亦有传说。传闻有二,一曰:李白自生下来一直到七岁,未曾起过正式的名字。七岁那年,时逢春天,一家人在庭院里散步的时候,其父看到院落中百花盛开,一派盎然春意,开口吟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其母亲续道:“火烧叶林红霞落”。李白明白,父母只吟了前三句,是希望自己续上最后一句。他走到盛开的李树旁,脱口而出:“李花怒放一树白”。其父忽有所悟,“白”字有凌云之气,何不以之为名?“李白”由此得名。二曰:李阳冰《草堂集序》云,“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亦云:“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李)枝以复姓,先夫人梦长庚而告祥,名之与字,咸取所象”。这是说其母梦到太白金星后有了身孕,李白之名由此梦境而来。
传说云云,是“诗”,而非“真实”。以“诗”而论,愚以为,前者较后者为佳,无他,后者实在是太俗套了。翻看史籍,可以发现一大“定律”:凡是帝王将相俊才异士,无一不是天上的星君下凡。此事今人看来荒谬无稽,但古人深信不疑,一本正经地记录下来,从正史到野史均津津乐道。这是时代的局限,难以苛责,然一二例觉得奇谲可喜,所见既多,不免闷得怕人。“李花怒放一树白”不仅远为清新洒脱,亦契合于李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
……
详见
一点号
华说的经济学世界
头条号
华说的经济学世界
微信公众号
华说的经济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