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华说
华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817
  • 关注人气:18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子,战国时期的头号大“愤青”

(2017-10-15 10:03:16)
标签:

孟子

愤青

历史

愤青孟子

华说

孟子的幸运,是他有一个伟大的母亲。

说伟大并非夸大其辞。西汉刘向编撰的《列女传》卷一“母仪传”载有孟母的事迹,显示着这位女性确乎不平凡。开篇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父亲早丧,由母亲独力抚养。一开始,居住之所离墓地很近,孟子“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见状说,“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于是离开,将家搬到集市旁边,孟子“嬉戏为贾人衒卖之事”。 孟母见状又说,“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于是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 这一次,孟母很满意,认为是可以真正安顿儿子的地方,于是在此居住了下来。

不知道这世上是否真有生而好学的孩子,倘若有,恐怕也是少之又少。孟子显然不在其列,于是乎出现了“孟母断织”的一幕。一天,孟子放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孟子漫不经心地地回了一句:“跟过去差不多。”闻听此言,孟母用剪刀剪断织好的布。孟子害怕了,惊问其故。孟母正色道:“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是一样的。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多问才能增长知识,因此平时能安宁,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免于祸害。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这和依靠织布而生存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假如中途废弃而不做,哪能使她的丈夫和儿子有衣服穿并且长期不缺乏粮食呢?女人如果荒废了生产家里需要的生活必需品,男人放松了自己的修养和德行,那么一家人不做强盗小偷就只能做奴隶劳役了!”

这两个故事,后来简化为《三字经》里一句朗朗上口的话:“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教子有方无疑,但“三迁”和“断织”的难度系数其实不是那么高。君不见,当下的“孟父”“孟母”们为了孩子能够上一所好学校,不惜豪掷数百万乃至上千万元购买学区房,又或者将孩子送到国外全程陪读,甚而至于因为不满国内的教育状况而选择全家移民海外。对孩子的学业的督促力度,亦不在孟母之下。不过,孟母之见识和胸襟,在以下两件事情上表现深著,非当代的“孟父”“孟母”所能及,亦菲常人所能及。

……
详见 头条号  郁郁乎文哉   一点号 华说的经济学世界  
 
 微信公众号 华说的经济学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