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肃的锤子》,为什么砸晕了自编自导自演的两个年轻人?
(2017-06-19 11:20:40)| 标签: 《严肃的锤子》自私财经 | 
“先看戏后付费”为什么败走麦城 
华说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话剧《严肃的锤子》过去一周的经历,是这句话的一个生动注脚。
 
《严肃的锤子》是两个年轻人创作的一部二人话剧,没有名导演,没有名演员——主创人员管博文与郑远鹏身兼编剧、导演、出品人和演员多个角色,也没有钱大肆宣传。这样一部普普通通的新人作品,却在舆论场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不是出于剧作内容,而是因为其别出心裁的售票方式:“先看戏后付费”。
 
所谓“先看戏后付费”,就是“票价:您看着给。座位:您看着坐。”话剧的门票通过自媒体平台发售,观众在平台预订门票之后,凭票0元入场,演出结束后扫描票封上的二维码进行付费打赏,具体的打赏金额没有硬性规定,但打赏的ID及金额会在现场公开。这种全新的模式,在演出前还一度获得了“话剧业变革”评价。
 
那么,实践的结果又如何呢?6月7日至6月11日,《严肃的锤子》在北京鼓楼西剧场连演了5场。《北京日报》对这5场演出的收入有详细的报道:
 
“第一场打赏最多,有6000多元,不过其中很多都是好朋友来捧场。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有一百多人没有打赏,有二十多人只打赏了一分钱或是一毛钱,一位打赏了一分钱的观众出门时还领走一份价值6元的小礼包。
 
第一场的收入给两个年轻人兜头一盆冷水,但第二场他们还是咬着牙继续坚持。观众也没有让他们‘失望’,剧场依然满满当当,但打赏金额只有1488.95元,其中还有将近1000元是朋友们的打赏。
 
被观众吓到了的两人,从第三场开始请一位朋友在演出前介绍,如果觉得他们的演出一般请打赏50元,觉得还行请打赏100元,要是觉得年轻人做成这样不容易请打赏200元。这样一来,情况略有好转,第三场、第四场的打赏在3500元左右。不过,还是有很多人不打赏,或是打赏一块钱。
 
五场演出下来,两个年轻人收到普通观众的打赏共15000元左右,这个钱还得再贴补一点才够给现场的舞台工作人员结账。平均每场1万元的场租成本只能靠他们自掏腰包了,也就是说他们俩从编到演耗费的这一年半时间和心血,不仅是零回报,还得倒贴钱。”
 
如此“惨淡”的现实,无疑会让这两个年轻人“很受伤”。不过以余观之,这实在是势所必至的。因为他们忽视了经济学中的一个基础假设:人是自私的。这自私的假设,亦称之为“经济人”,其意是说,这世上的每一个人,都是自私自利,在局限下追求着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没有例外。
 
现实生活中“后付费”的物品其实不少,譬如说,你去饭店用餐,往往是吃完之后付钱;手机的话费,也有下个月结账的。皆“后付费”也。但此类后付费,买卖双方达成的合约上,权利责任明确,有清楚的收费标准,卖家有账单在手,不怕你少付费和不付费。但《严肃的锤子》之“先看戏后付费”,其实质是一种自愿的打赏。双方没有约定具体的成交价格,付与不付,付多付少,全有观众(买家)定夺。作为一个“自私”的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当然是能不付就不付,能少付就少付。所谓“觉得演出一般请打赏50元;觉得基本满意请打赏100元;认为非常满意并值得鼓励请打赏200元”付费标准,根本没有约束力。一方面,什么叫“一般”,什么叫“基本满意”,什么叫“非常满意”?还是观众(买家)说了算;另一方面,戏已经看过了,虽然感觉“非常满意”,花200块钱看这一场戏值,但我为什么要老老实实地说“非常满意”而付出200元呢?如果我说“基本满意”和“一般”可以少付费,而直接说“不满意”则不付费,可以收获200元的消费者盈余,何乐而不为?剧场满座而收入连给现场的舞台工作人员结账都不够,其偶然哉!
 
忽然联想到了舆论喋喋不休的自助餐的浪费现象。吃过自助餐的人们大抵知道,相较于别的用餐形式,自助餐的食物浪费格外的显著,是盛宴,也是“剩宴”,餐桌上往往会剩下大量没有吃过的食物,最终被倒进了泔水桶。说起来,对这一现象的批评和指责不知道有N年了,但事实如何呢?一如旧贯。何也?自私之故也。从顾客这一面说,来吃自助餐的人,原本就是准备大吃一顿的。有人戏言,“扶着墙进,扶着墙出”是吃自助餐的理想状态。出了一个固定的价钱进门,吃多吃少都是一个价,吃少了当然会觉得“亏了”,自然多拿食物为上,拿多了,实在吃不下了,便剩在餐桌上了。这是可见的浪费,不可见的,是即便盘子没有剩下食物,顾客也是要吃到最后一口的边际用值为零才会作罢,但食物的边际成本不是零,边际成本高于边际用值,当然是浪费。
 
然则既然食物浪费如此明显,为什么商家会采用这种安排?因为自助餐不用安排员工接受顾客点菜、不用安排服务员给顾客上菜,结账手续简单……总而言之节省了很多费用。餐厅提供自助餐,是基于这些费用的节省高于食物的浪费。这也是为什么自助餐提供的食物一般不是很珍贵或者成本很高的,而有珍贵食物提供必然加以限量,因为珍贵食物的浪费容易超过交易费用的节省。可见,自助餐厅里的众生相,无论是顾客还是饭店,其行为都是“自私”指引下的结果。
 
如果人人诚实,言而有信,不“自私”, 则《严肃的锤子》的票房收入不会这么惨不忍睹,而自助餐厅内的浪费也不会出现。很可惜,现实中的人们不是这样的。亚当·斯密曾经指出“无形之手”对社会整体利益的促进,那其实是指“自私”之利,然而,上述的现象表明着“自私”也有害。如果人的“自私”只有利而无害,我们生活的真实世界要远比现在富裕。有利也有害,这是对“自私”全面而正确的看法。
 
人之“自私”,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形成的?不同的人们有不同的答案。“性本善”论者认为是后天污染的结果,“性本恶”论者则以为根植于人性,是先天的。其实,人之“自私”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形成的并不重要,重要的,还是亚当·斯密的伟大慧见:人之自私,是生存竞争的结果。人天生有“同情心”,但适者生存,不能不自私!由此引申开来,可以得到一个浅显的定律,在这“言必谈创业”的当下,可以看穿各式天花乱坠的忽悠。这定律说:凡是漠视、挑战人之“自私”的生意和商业模式,必败无疑!炒作、营销、做广告则是另一回事。
 
 
2017/6/17
同步发布于微信公众号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