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马赌约与实体商场的未来
(2013-12-09 10:57:10)
标签:
杂谈 |
王马赌约与实体商场的未来
华说
“我们有一赌,2020年,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整个大零售市场份额占50%,我给他一个亿,如果没到他还我一个亿。”对王健林与马云而言,从赌约公之于众的那一天起,作为这个“地球人都知道”的著名赌约的主角,在2020年尘埃落定之前,注定了不得不重复又重复地回答同一个问题:你会赢还是他会赢?
其实这是多此一问。作为打赌一方,唯有坚信自己会胜出,或者胜出的概率较大,才会押注于自己的立场。王健林与马云既然如此下注,显然是因为相信自己会赢。然而,对于这样的提问,人们似乎依然乐此不疲。就在昨天,在被问及他和马云谁会胜出之时,王健林的回答是“不一定”—— “网络真占50%,70%,也是零售店当中占了大部分,实体行业也没死掉。这个49就他输了,51就我赢了,不一定。”有趣的是,在一个月前的“双十一”之夜,马云回答了同一问题。他的答案是:“大家记住,2020年王健林如果赢的话,是我们这个社会就输了,是我们这代年轻人输了。”一个绵里藏针,一个锋芒毕露,但很显然,他们都很相信自己会成为这场赌局的赢家。
这一赌局之所以被广为关注,不仅是因为打赌的双方是社会名人,也不仅是因为赌资巨大——高达一亿,远为重要的,是打赌的内容——电商与传统商业未来命运,小而言之,关涉着众多从业者的职业生涯;大而言之,关乎着人们未来的生活选择。那么,王健林与马云所言言,究竟孰是孰非?是如马云所说,电商将成为传统商业的“掘墓人”,即使不是“完全取代”,也将是“基本取代”?还是如王健林所云,电商的兴起并不会消灭传统商业,传统商业依然能够活下来?当2020年画上句号之时,谁会笑到最后成为赌局的胜者?
倘若玩一把“飞苍蝇”——本地的俗语,是指在赌博的时候,围观之人在任一玩家身上押宝赌输赢,那么,区区在下会选择下注王健林。
必须承认,网上购物这些年的表现,不是“一路高歌”这么简单,简直是“狂飙突进”。其横扫一切之势,令众多的传统商家为之慌乱,嗟叹之声不绝于耳。不过,一个新生事物呈现爆发式增长,其实是正常不过的,因为从无到有,增速容易令人瞠目。但时至今日,愚以为,跳跃式的发展已成过去,其增速放缓势所必然。实际上,淘宝的“双11”数据已然清晰地呈现了这一信息和趋势。2011年参与“双11”的商家是2000家,最终的交易额为52亿元;2012年参与“双11”的商家为1万家,最终的交易额为191亿元;2013年的“双11”活动覆盖了2万户商家,最终的交易额为350亿元。上述的数据分明地显示着,户均交易额从260万元下降至190万再降至175万,交易额的增长正在逐年落后于商户数的增加,其放缓之势一目了然。如此态势之下,距离2020年还有7年时间,电商的交易额是否能够达到零售市场份额的一半,是大有疑问的。“49就他输了,51就我赢了”, 王健林口中的“不一定”并不是狐疑,其实倒是自信。
再看“双11”商家交易额排名。2013年交易额排名前十的分别是小米、海尔、骆驼、罗莱、杰克琼斯、优衣库、富安娜、茵曼、林氏木业家具以及Artka,除了小米之外,都是拥有实体店的企业。不清楚这些线上的销售额未来会算在实体公司身上,还是算在电商身上,倘若是前者,则马云必败无疑。那么,倘若是后者,是否意味着马云必胜?回答是, “不一定”。
传统实体商家常以“三高一低”来形容刻下的窘态。三高者,高房租、高人工成本、高税负也,一低者,低价也。成本高企而卖不出高价,日子自然难过。没有疑问,同样一件商品,实体店肯定卖不过电商,因为后者没有“三高”的困扰,它可以开出比实体店低得多的价格而依然可以赢利,而这一价格却可能已经切进了实体店的成本!因此,倘若单纯地经营、销售商品,尤其标准化生产,规格同一的产品的实体商店,其被电商“基本取代”甚至“完全取代”是没有悬念的。这些年,书店、街头服装小店之类的接连倒闭,便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前车之鉴”。
然而,实体商场自有其擅场,为电商所不及。这就是传统实体商场提供了一个场合,一个人与人直接交往的场合。而这,恰恰是虚拟的网购平台所不能提供的。人所皆知,在基本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伴随着生活的提高,人们对社会交往的需求会上升,这方面的消费需求也因此随之增加。实体商场的未来和出路,其实正在这一点上。简而言之,大量体验性的、文化娱乐类的、社交类的消费,也就是必须有人来提供直接服务的消费,为电商所不能,也恰恰是实体商场大展拳脚之地。
已经说过,实体商场有“三高”——高房租、高人工成本、高税负,成本的高企决定了其所卖的商品必须高价,因此,在实体商场内的体验性的、文化娱乐类的、社交类消费的价格不可能低。事实上,随着租金尤其是人工成本的上升,这类消费的价格会越来越高。这也在发达国家所证明了的。也就是“不一定”回答的原因所在。电商平台卖得商品数量大,但单价低,实体商场卖得少,但单笔消费高。但占比是以总交易额算,到2020年在零售市场占比谁更高,难说的很。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现在的“天下大势”是什么?自然是互联网的应用与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对传统商家而言,所谓的“转型发展”,其实就是要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带来,应时而变应势而变!一方面,那些可以在网上买卖的商品,要果断地去店铺化,无论是开通自己的网上商店,还是在已有的知名的电商平台上开店(后者比前者更佳), 毫不犹豫地转移到网上销售;另一方面,则是开拓电商所力不能及的大量体验性的、文化娱乐类的、社交类的消费。即使是卖东西,也是卖有人服务的商品。譬如说,同样的卖服装,网上卖得是普通的成衣,而实体商场内则是高档的定制服装。总而言之,未来的实体商场,将不是一个卖商品的地方,而是一个卖服务的场所。
在这样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实体商场的互联网化运作也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譬如说,离家不远的一个购物中心,其场内的餐馆开通了网上点菜。购物中心开通了免费的WIFI,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上网,将菜单提交给饭店。饭店则会通过手机不时告诉你前面还有几位在排队。总而言之,只要有互联网化的思维,实体商场依然会在与电商的竞争中立足!
这样看,所谓“目前的商业地产价格奇高,希望通过网购的发展,削弱传统商业的力量。当大家都选择网上购物时,传统商圈的销售量就会减少,进而商业地产房价就会降低。”“网购的力量可以把房价、物价打压下来”云云,其实是忘乎所以,亦复可笑。
201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