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营银行与金融市场开放

(2013-11-06 10:57:28)
标签:

杂谈

民营银行与金融市场开放

 

华说

 

近忧远虑。国内的银行开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日前举行的北京金博会上,现场发生的一幕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分布于工行、中行、农行、建行等传统大行展台前咨询业务的参观者全部加总起来,敌不过“余额宝”一家展台前排队等着咨询开户的人数!而在此前,关于“余额宝”另一则轶事也在市场上广为流传。某地一银行行长被问及有没有将钱转进余额宝之时,打趣道:“要不是当行长,我也转余额宝了。”

 

这是银行业面临的“近忧”。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冲击着银行业的传统地盘,令后者有些坐立不安。不过,技术层面的变革,虽然表面上声势浩大,但其影响所及,其实是边缘性的,并没有触及银行的根本利益。借用一个被用滥的比喻,它只是动了银行的一块“小奶酪”。因为“余额宝”之类的互联网产品,究其本质不过是一款理财产品而已。

 

真正对银行“触及灵魂”的,是制度层面的变革,因为它拿走的,将不再是一块“小奶酪”,而是一块“大蛋糕”。这是银行面临的“远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更何况,那“远虑”其实已经在近在眼前。因为被舆论称之为“银行门口的野蛮人”的民营银行已经在敲门。

 

是政策的松动引来了这个“野蛮人”。今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随后,银监会和央行下发“金融国十条”,明确表示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行业。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期又在《求是》杂志中发表署名文章,表示将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

 

制度松绑得到了市场的热烈回应。公开的数据说,目前申请或有计划申请筹办民营银行的上市公司或其大股东已达28家,包括苏宁云商、金发科技、格力电器、中关村、正泰电器、凯乐科技等。一时间,“卖电器的苏宁要开银行,卖肉的雨润要开银行,卖衣服的红豆要开银行,卖皮鞋的奥康要开银行……”,大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开银行”之势。

 

为什么“民营银行”令无数企业竞折腰?无他,利之所在也。且不说三年前有银行行长直言赚钱多至 “不好意思”,也不说每年公布的行业收入排名金融从业人员稳居第一,单说刚刚收官的2013年上市公司三季报数据。数据说,今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实现净利润9183.78亿元,占据了全部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的“半壁江山”。其中, 中、工、农、建、交组成的“国家队”,前三季度净赚6889.19亿元!

 

众所周知,各行各业回报率趋于一致是市场均衡的必然要求。因为倘若某一行业的回报率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其他行业的资本必然会流向这一行业,从而压低这回报率,最终与其他行业看齐。当然,这是有前提的。这前提是,这行业和市场是开放的。换言之,中国银行业之所以能够“风景这边独好”,傲然凌驾于其他行业,是因为中国的银行业市场不开放的。是的,这是一个满是管制的行业。

 

大体而言,中国银行业的管制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其一是牌照管制。这是说,唯有获得政府发放的银行牌照,才可以开设银行。这是政府利用其掌控的行政权力,在银行业边界上筑起了一道高高的壁垒,不经政府允许不得进入。牌照发放多少,增加还是减少,均有政府决定。自然,“围城”内外的企业心思各不相同。在城内的企业会努力游说政府不要增加牌照数量,而在城外的企业则会想方设法“公关”,要求政府增加牌照投放数量。但总而言之,政府掌控着进入银行的牌照数量。而以银行业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的回报率看,其牌照发放的数量,偏少是显而易见的。

 

其二是利率管制。因为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所以利率管制其实是价格管制。政府管制着银行的存款利率的上限,管制贷款利率的下限。两者的利差,就是银行的收入。因为两者的利差足够大,银行的收入自然丰厚。迄今为止,中国银行的收入主要来源依然是存贷差,中间业务收入有限。这时不奇怪的。因为坐享“存贷差”都数钱数到手软,何苦费脑子做什么“中间业务”。虽然,最近存款利率的上限有所上浮,贷款利率的下限有所放开,但基本格局并无变化,离所谓的“利率市场化”相去尚远。

 

对于公众指责国内银行业“垄断”,不止一家银行表达过委屈和不满,其证据是目前市场上银行数量众多,银行门店比米店还多,银行的市场竞争之激烈远非外人所能想象。乍听之下,似乎颇有道理,但其实经不起推敲。因为竞争的激烈与否,不是看市场上企业数量多少,关键是要行业与市场进出的门槛。门槛低,企业进出自由,即便市场上只有寥寥数家企业,其竞争的程度也往往是“白热化”的,因为还有无数在潜在竞争者在一旁虎视眈眈,随时可以进入。倘若门槛很高,尤其是人为地构筑了门槛,虽然市场上看上去企业数量很多,但因为潜在的竞争者不得其门而入,这些企业其实依然是享受着“垄断”之利。

 

“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是要放宽中国银行的牌照管制。其发放数量及其门槛要求,直接测量着改革的力度。不过,即便改革力度足够,倘若没有利率市场化的配合,其效果依然有限。在当下的中国银行业中,并非没有“民营银行”,但其本身的运作及其所起的作用,与当初的预期“相去不可以道里计也”。

 

制度层面的变革,是中国金融市场的关键所在。在现有制度不变的前提下,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终究只是小打小闹,或许会赚足一时的眼球,但不会动摇现有之格局,也因此终将难成气候。唯有在牌照管制、利率管制之类的制度安排出现变革,加上互联网技术的推波助澜,方才可能开创一个大场面。

 

2013/1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