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刷票插件”说到竞争
(2013-01-22 10:17:12)
标签:
刷票插件公平竞争杂谈 |
分类: 评论 |
从“刷票插件”说到竞争
华说
很多年前看过一个笑话,印象深刻,至今记得:甲乙两人外出野营。在穿过丛林的途中,突然遇到了一头大灰熊。大灰熊看见他们之后,迅速地朝他们奔来。见此情状,甲立刻扔下背包,取出一双运动鞋,狂乱地穿了起来。乙说:“你干什么呢?你就是穿上运动鞋也跑不过大灰熊的呀。”甲回答说:“我不必比大灰熊跑得快,我只需要比你跑得快就行了。”
在某种程度上,这个笑话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隐喻。在这里,可以看到人心的机微,也在不经意间揭示了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所面临的最为主要的竞争——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这竞争是如此普遍,以至于人们习焉不察。然而它确实无处不在,渗透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随手拈来便是一例:此刻的现在,春运大幕甫启,被称之为“抢票神器”的 “刷票插件”在网络上应运而生一时风行,被人疯狂下载。
岁岁年年花相似。每逢春运,那张小小的火车票,是在外打拼的人们驱之不去的共同焦虑。按照铁道部制订的游戏规则,春运期间火车票的发售采用线上线下两种方式——线上是互联网购票和电话订票,线下则是去售票点买票。今年,互联网购票和电话订票的预售期统一提前到20天,售票点出票时间则为提前18天。也就是说,互联网购票和电话订票比窗口购票提前2天开始发售。提前2天,在一票难求的春运期间,是一个怎样巨大的时间优势!果不其然,春运火车票开始发售之日起,网络订票量直线上升。
人们蜂拥而至网上订票,也让嗅觉灵敏的互联网企业闻到了商机。在“帮你顺利回家”之类的口号下,各个企业应时应景地推出了“刷票插件”,为网民购票助一臂之力。最为高调的,是奇虎和金山,其360和猎豹浏览器都推出了抢票专版,自带“火车票刷票机”插件,支持自动登录、自动重连、自动刷票,系统会每隔数秒自动刷新网页一次,并再抢到票时提醒用户;谷歌Chrome、遨游等浏览器也推出了“12306订票助手”插件,支持自动登录、自动刷票、自动提交订单;搜狗浏览器的刷票战术相对保守,其新增的“12306登录助手”工具仅限于帮助用户自动登录,但不支持刷票和提交订单……总而言之,随着这些互联网企业的“轧上一脚”,原本激烈的网络抢票大战越发地闹猛了。
“刷票插件”风靡全国,让很多人坐不住了。其中之一自然是“铁老大”,认为“刷票插件”加重了其服务器的负担,危及其运营安全,于是乎先是约谈了金山等公司之后,接着又投诉至工信部,要求360、搜狗、金山、遨游等浏览器停止使用抢票插件。但似乎效果不佳,迄今为止,“刷票插件”依然活跃于网上。不过,这一点无关紧要,因为铁老大的抱怨没有多少人关心。真正让很多人坐立不安并且为之大声疾呼的,是他们认为,“刷票插件”的风行,损害了社会的公平。
认为 “刷票插件”损害公平的人们,其核心的批判,集中于这一点:真正受“刷票插件”影响的群体却无法在网络上表达意见。中国有超过2亿人的务工人员,他们中多数上网不便、没有微博,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显然,他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是却很有可能因此买不到票。尽管“刷票插件”符合“规则公平”,却违背了“机会公平”。
话说得很煽情。扛出“农民工”的旗帜,也很时髦。但很可惜,这大义凌然的道德控诉扑空了。倘若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则其显然缺乏的最基本的常识和逻辑:使用“刷票插件”抢票之人,其竞争对象,是那些同样上网购票但没有使用“刷票插件”之人,不是那些不知网银不会上网的农民工!按照其所谓的“公平”逻辑,则铁道部应当取消网络购票,重新回到所有人都在售票窗口买票的时代。因为在网络“秒杀”之下,这些“沉默的大多数”——只会在代售点和车站售票窗口买票的农民工,“他们买到票的概率也大大降低了。”我敢打赌,在所谓的“公平”旗帜下,持有这种想法的国人不在少数。尽管在这个网络时代,这一想法显得何等滑稽和荒谬。向后、向下看齐而不是向前、向上看齐,历史和现实中的中国社会,满是这样的事例和议论。
不是没有不公平的问题。当铁道部在制定游戏规则时,将春运期间车票的预售设定为“互联网、电话订票的预售期为20天,而代售点和车站部分售票窗口的预售期为18天”的那一刻起,所谓的“机会公平”早已不复存在。因为在一票难求的高峰时刻,2天的时间将那些热门线路的车票扫荡一空绰绰有余。铁道部这样做的意图明显不过:尽可能地将买票之人赶到线上,让人们利用互联网和电话来订票。 然则铁道部这样做的目的何在?目的很明确,就是减少在火车站排队的人流。这也是铁路部门反复唠叨“如果旅客登录网站购票时被告知该车次的车票已售罄,那么窗口渠道也已无票可售,就别再去窗口排队”的原因所在。火车站以及代售点排队的人数下降,对铁路部门而言,好处有二:其一排队的人少了,相应的设施配备、维持秩序的保安投入随之减少,监管费用下降。其二是可以向外界直接传递一个买票难已经得到缓解的信息,舒缓背负的舆论压力。尽管这不过是将排队的队伍从真实世界转移至网络世界,但俗话说的好,“眼不见,心不烦。”亚圣孟子亦不云乎,“君子远庖厨。”
“刷票插件”风波,不是讨论“公平”的好题材,却是示范“竞争”的好例子。人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无日无之,无地无之。竞争因何而起?因“稀缺”而起。在真实世界里,绝大多数物品都是稀缺的。粥少僧多,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于是无可避免。这稀缺,是相对需求而言,而并非单指物品本身数量的多少。如果没有需求,再少的供应也会觉得多了,如果有需求,再多的供应也会觉得少了。这世界上,好苹果远远多于坏苹果,但人们感到稀缺的,是好苹果,而非坏苹果,需求之故也。春运期间,铁路部门发售的火车票,其数量可以用庞大来形容,但面对汹涌的需求,依然是稀缺的!
有竞争,必然要决出胜负,于是乎需要决出胜负的准则。在现实中,决定胜负的准则多矣。常见的,有价格——其决定胜负的准则,是价高者得,谁出得价格高,谁就获胜;有排队——其决定胜负的准则,是先来先得,谁先来,谁就获胜;有分数——其决定胜负的准则,是谁考试分数高,谁就获胜;有武力——其决定胜负的准则,是谁力气大,谁就获胜;有论资排辈——其决定胜负的准则,是谁年纪大,谁就获胜……显而易见,在不同的准则下,获胜的是不同的人群。在很多问题上,人们吵吵嚷嚷,打着各种各样冠冕堂皇的旗号,究其实,只不过是为了争取有利于自己的竞争准则罢了。
回到“刷票插件”一事上。为什么今年“刷票插件”大行其道?因为火车票的价格被管制了,价格决定胜负的竞争准则被废除,被其他的竞争准则所取而代之。其中最为主要的一种,是排队。因为网络预售比窗口预售提前两天,购票者因而蜂拥至网上排队。与在售票窗口排队先来先得的规则不同,网上排队的规则,是谁下手快,谁就能买到票。那些使用“刷票插件”的人们,就是利用了该插件系统每隔数秒自动刷新网页一次的工作原理,跑在了手动刷新网页的人们之前。就像开头的笑话中所讲得那样,对于一起竞争火车票的人们而言,火车票数量有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只需要比你跑得快就行了。”
201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