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华说
华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817
  • 关注人气:18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加急费”刍议

(2012-09-02 10:29:10)
标签:

加急费

生产要素

生产方式

生产成本

价格管制

杂谈

分类: 评论

“加急费”刍议

 

华说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原本和其他月份一样平淡无奇的九月和十月,忽然间披上了一抹光泽,变得“闪闪发亮”。因为这两个月份,与人世间两种最为著名的贵金属——金和银联系在了一起,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金九银十”了。楼市、车市、股市……但凡能够想到的行业,都喜欢肩出“金九银十”的招牌,仿佛不如此不足以显示其重要性。于是乎,“桂魄初生秋露微”,这个古人眼中华丽丽的诗意时节,在年复一年的炒作中,一变而为今人渴求“财源广进达三江”的赤裸裸商业嘉年华。

 

饶是如此,结婚亦有“金九银十”一说还是令人忍俊不禁。昨天随手翻翻报纸,看到一则消息说,进入9月、10月之后,天气渐凉,婚庆市场也进入了旺季,尤其是十一国庆假期前后,新人结婚扎堆。自然,对新娘而言,置办美丽的“嫁衣”是必不可少的。报道说,由于订单猛增,众多生产经营婚纱的商家的订做周期也随之延长。国庆假期期间准备结婚的新人倘若此时才刚刚下单,想要在9月底拿到礼服,则必须另外支付几百元“加急费”。

 

将婚庆市场纳入 “金九银十”,倘若是有意为之,则有“为赋新词强说愁”之嫌;如果是无意为之,则大抵是“取现成以免思索”之误。众所周知,这几年恰逢婚育高峰时期,婚庆市场一年到头都是旺季。在许多城市里,众多知名的宾馆、酒楼、饭店的婚宴预订,必须提前半年甚至一年。国庆假期新人结婚多,亦是常态。婚礼安排在节假日,是一贯的传统,早在“金九银十”这个名词发明之前已然如此。因为此时正值放假,每一个人赶赴婚礼的成本下降,亲戚朋友欢聚一堂自然也就容易。总而言之,此与“金九银十”无关也。

 

不过,报道中提到的“加急费”去值得说道说道。在日常生活中,“加急费”常见,几乎遍布于360行。在那些不是一手交交钱一手交货的买卖中,当一个消费者要求提前拿到其购买的产品和服务时,厂家通常会收取“加急费”。而这个费用,如果按照通常的时间、流程或者程序走,是不需要支付的。也就是说,同一个物品,因为要求提前,消费者支付了一个更高的价格:原价+加急费。自然,站在消费者的立场,这是商家“心太黑”,借势要胁赚取昧心钱。而生产厂家的辩护,则认为加急收费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

 

然则“加急费”究竟合不合理?经济学的回答是简单的:合理。“加急费”师出何名,何以“加急”就要“收费”?经济学的回答同样是简单的:因为加急带来成本的提升。

 

一般而言,“加急费”的提出,前提必然是厂家的订单和业务饱满。加急带来成本的提升,由此也可以看得清楚。即以婚纱举例说罢,一家做婚纱的小厂每天满负荷的产量50件,这个月的任务已经排满了。现在突然接到一个新的订单,时间急迫,必须在一个月内完工。要完成这个订单,计算下来每天必须增加10件的产量。因为原本已然是满负荷生产,在此基础上再增加10件的生产量,不考虑生产要素的调整,第一选择是加班生产。加班生产必然要向工人支付加班工资,按照我国现有的劳动法律,加班工资必须按照日常工资的1.5倍支付,双休日加班必须按照日常工资的2倍支付,节假日加班则必须按照日常工资的3倍支付。此外,加班生产机器的连续运转带来的折旧的加快,以及水电煤的支出等等,都直接明白地显示着加急带来的成本的提升。此其一。

 

其二,考虑生产要素的调整。由于时间紧迫,生产要素往往不容易同时按比例增加,比如员工增加而机器不增加,产量边际下降定律发挥作用,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由此上升。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由于存在着交易费用,生产要素的调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说招聘员工,不可能召之即来,需要到市场上搜寻,而且由于任务急,为了尽快招聘到员工,支付的工资会比平常要高。这也带来了生产成本的提升。

 

其三,为了赶订单加快生产,厂家可能会才采用成本较高的生产方式。比如,为了赶时间,把业务发包给其他同行,其赚取的利润往往自己生产要低。实际上,采用成本较高的生产方式,是赶工的一个极为常见的手段。曾经听一位市政公司的工作朋友讲述过其亲身经历的一个案例。他们公司承接建设一条公路。按照一般的惯例,路基建成后需要晾晒半年左右,让其自然沉降,然后才能筑路。后来接到指示,主管部门领导要求提前竣工通车。为此,公司不得不放弃自然沉降的方法,被迫采用了多种机器以及相关技术,最终按照要求提前完工。这位朋友最后感叹说,公路的建造质量,是与自然沉降法一样的,但采用后一种方法,成本是大幅地提升了。

 

赶工导致采用成本较高的生产方式,区区在下亲历的,也是人人都会感同身受的一个例子能够更为清楚明白地加以示范。从我所居住的小区到工作单位有三种方式可以选择:一是乘坐公交车,一是乘坐地铁(需要换乘),一是乘坐出租车。在正常情况下,乘坐公交车花费在路上的时间是1个小时左右,票价2元;乘坐地铁需花费将近40分钟, 票价总计4元;而乘坐出租车则在20-30分钟之间,车费30多元。显而易见,如果有急事而不得不选择打的,出行成本是前两者的数倍乃至十几倍!

 

不过,并非所有的“加急费”与生产成本有关。譬如说,逢年过节之时,去店里购买高档的香烟和名酒,也会经常碰到所谓的“加急费”。如果按照店里明码标价的价格,售货员会告诉你,没有货。但你如果愿意出一笔“加急费”,这些原本缺货的产品会奇迹般地出现。类似的,在汽车销售的4S店,若干非常紧俏的车型,不支付数万乃是数十万的“加急费”,你根本提不到车!

 

没有疑问,这里的“加急费”,与生产成本“八竿子也打不着”。然则高档的香烟和名酒,还有紧俏的车型的所谓“加急费”究竟所为何来?回答是,源自价格管制。当需求旺盛,烟草专卖局制定的价格以及名酒生产企业和汽车厂商规定的“官方指导价”低于市场价格之时,经销商以“加急费”的名义,将指导价与市场价之间的落差机巧地加以了回收,如是而已。

 

 

2012-9-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