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浦路的货运新政为什么失败
(2012-08-24 10:04:56)
标签:
七浦路黑车货运政府管理正规货车杂谈 |
七浦路的货运新政为什么失败
华说
七浦路是横跨虹口、闸北两区的一条小马路,其貌不扬,却是上海的一条“名路”,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时至今日,其名声远播至华东地区乃至全国。
七浦路的发展历程,是一部草根经济“野蛮生长”的历史。从最初的几个个体户摆下的地摊起步,一路扩展,几经调整,30多年的风风雨雨,最终成就今日之格局。如今的七浦路,已然不是一条路的概念。以其为中心,四周的马路上林立着10多个大型商场,6000多个铺位,向全国各地批发着不同种类的服饰、箱包、鞋帽等众多产品,一跃而为华东地区最大的中低档服装批发市场。
讲究购物环境和品位之人,大抵是不会光顾七浦路的。作为一个服装批发市场,环境嘈杂、铺位杂乱之场景是不难想象。但七浦路确乎又是一个“雅俗共赏”之地。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拖着大黑塑料袋来进货的小贩,也可以看到穿着时尚的潮人。因为只要你能够具备“眼力、耐力、体力”,就能在此 “淘”到超级便宜又时髦的好东西。是的,价格便宜是七浦路最为吸引人们之处,也是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坊间将七浦路的英文译成“Cheap Road”,可谓尽得其精髓。从文字翻译的角度看,真乃神来之笔,令人拍案叫绝,堪称“信达雅”之典范。
因为价廉物美,七浦路市场如同一块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来来往往的人们,其每天的人流密度,远远超过南京路等著名的商业街,拥挤的时候,几乎是举步维艰。人流的集聚,也为大量的所谓“黑车”提供了巨大商机。一走出市场,顾客就会陷入了“黑车”的包围之中,从载人的客车到装货的货车,从三轮电动车到面包车,应有尽有,蔚为壮观。
盘踞于此的“黑车”让政府主管部门为之头疼。条件反射,第一反应自然是“打击”、“整顿”。这些年来,轰轰烈烈的专项整治行动不知道进行了多少次。但那成效,实在也渺茫得很,试到七浦路市场看去,那黑车揽客的热闹一幕,“仍旧贯”。其实,根本不用去七浦路实地验证,那年年一年的专项行动本身,就明白地给出着答案。
似乎是终于明白了“堵不如疏”,前些日子,交通主管部表示,为了强化源头监管,将在七浦路市场引入正规的货运公司,并且在市场内划设了三个货运出租专用候客点,制作了“货运出租扬招点”专用牌,并提前印制了近6000张名片发至各服装摊主,告知正规货运出租进驻市场的消息。8月14日,上海海联货运出租公司4辆崭新的货车正式进驻七浦路服装市场。市场内的商户和顾客可以通过在固定候客点候车、电话叫车以及扬招的方式乘坐、使用正规车辆。为了配合这一举措的推行,交通执法部门还对靠近市场的路段实施对机动车禁行,同时加强了执法人员的蹲点固守。
然而现实总是令人尴尬。一周之后,当地媒体的回访发现,正规货车的生意惨淡得近乎令人绝望。一位被公司派驻到七浦路市场的司机说,生意很清淡,有时甚至“白板”。而另一位司机说,一周以来他只在这里接到了3单生意。与正规货车遇冷迥然不同,“黑车”则一如既往地忙碌,市场上到处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为什么播下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听听选择黑车的店主的回答罢:“货的”的起步价是25元,超过3公里后每公里3.5元,其价格大约比黑车高出两成。无论是短途还是长途,都无法与黑车竞争—— “要是东西少距离短,一部三轮车10块钱事情就解决了。”而与正规“货的”固守扬招点不同,一些商场的门口集聚着大量黑车,招之即来上车即走。而在那些机动车禁行的商场外,黑车车主们先把车停在外围道路,然后在商场门口揽客。提着大包小包的商贩,一出商场门口就遭遇黑车车主,后者会主动地帮着将货物搬运到停在外围的车上。
不难明白,如今七浦路的商户和顾客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是正规“货的”,一种“黑车”。前者价格高,而且不方便——要到扬招点叫车或者电话预约;后者价格低,而且便利——点对点直达,而且负责搬运货物。便利也是一种价。两者合并,选择黑车的支付的价格,显然远低于正规货的。作为一个自私自利的“经济人”,商户和顾客会何去何从?三岁小儿都知道,当然会选择黑车。这就是需求定律。
对政府管理部门而言,意识到“堵不如疏”无疑是一种进步,不过,疏导亦必须循着市场脉动而动。将正规的货运企业引入七浦路,期望以之取代黑车,相比于一味的打击、整顿,的确是前进了一小步。问题是,倘若政府管理部门想要通过市场方式将黑车驱逐出场,必须提出一种比黑车运营成本更低的方案,才有可能为七浦路的商户和顾客所接受。但现实是,对七浦路的商户和顾客而言,政府部门提出的采用正规货车的解决之道,要比采用黑车成本高,高得多,其结果,自然是与当初的设想“相与背驰于道者,其去弥远”。
2012-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