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开空调的空调车
(2012-07-19 09:50:01)
标签:
六安市空调公交车公交公司空调车政府定价杂谈 |
分类: 评论 |
不开空调的空调车
华说
“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此四者,向来被人们视之为人生乐事。有好事者轻轻添上一笔,立马转喜为悲:“久旱逢甘露——一滴,他乡遇故知——债主。洞房花烛夜——梦中,金榜题名时——重名。”是恶作剧,也是调侃,令人捧腹,但确乎是生花妙笔。
东施效颦。区区在此仿造一句:盛夏乘空调车——不开。自然,文采是差远了,狗尾续貂之讥,怕是免不了的。不过,在下原本无意争雄于言辞,仿造此句的的本意,只是为了引出发生于真实世界的一桩事情,当然是真人真事。
事件发生之地是安徽省六安市。当地的媒体报道说,去年秋季,六安市20余辆空调公交车投入运营,不料在第一个夏季就遭遇尴尬。时值盛夏,热浪汹涌,市民原本以为乘坐空调车可以享受到一丝清凉。不曾想,这些空调公交车却不开空调,大热天乘车与普通车无异。记者在现场调查记录了种种怪现状:一辆301路空调车的车载温度计显示车内的温度已达38℃,没开空调;时值10时许,另一辆301路空调车几乎所有的窗口都敞开着,没开空调;中午11时许,一辆202路空调车的车窗全都开着,里面仅挂着一道窗帘,乘客和驾驶员都汗流浃背,没开空调。
“乘客喊热,其实我们驾驶员更热。”面对市民的抱怨和投诉,公交司机也是一脸无奈,“公司要求上午9点半之后、车内温度在35℃以上才能开空调。”而在实际上操作中,这样的标准也没有被执行,按照公交公司的要求,司机们大抵能不开就不开,能少开就少开。
这真是咄咄怪事。空调公交车的投入运营,原本就是为了提升在炎夏和寒冬时期乘坐的舒适度,大热天不开空调,这空调公交车的运营所为何来,岂不是聋子的耳朵,摆设一个?面对市民的投诉,公交公司道出了原委:“其实我们也没办法,因为调价还没批,开空调就亏损。合肥空调公交车车票是2元,而六安的空调车现在只收1元钱,和普通车一样。我们有两路空调公交线路,因为没调价,二三十辆车开空调一天下来会产生9500元到13000元的亏损,一个月下来就不得了。”
那么什么时候能够完成调价呢?六安市物价部门的回应称,调价申请是以六安市交通局的名义发函提出的,他们先要进行成本监审,需要提供3年以来的财务报告,该报告才做出来不久,下一步则要根据监审结果来制定定价方案,而后是听证和征求意见,整个程序要走完才能调价,目前仍处于初步程序。何时才能确定最终结果?回答是,“说快也快,说慢也慢。”
“大热天空调车不开空调”之前因后果至此可谓一览无余。对公交公司而言,普通公交车以及空调公交车的运营,意味着它向市场提供了两种服务。没有疑问,后者的服务质量高于前者。按照“优质优价”的市场铁律,空调公交车的票价应当高于普通公交车。但问题在于,公交公司没有自主定价权。车票的价格,是由政府部门——物价局决定的。在物价局做出调价之前,空调公交车只能按照普通公交车价格收费,每张车票1元钱——实际上,普通公交车车票单价1元亦非市场价格,也是由政府规定的。这意味着空调公交车的车票价格被管制了。按照这个价格运行,结果是“二三十辆车开空调一天下来会产生9500元到13000元的亏损”。“千做万做,蚀本生意不做。”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权衡成本和收益,在别无其他途径实现“曲线收费”的前提下,必然会选择停止向市场提供服务。一言以蔽之,大热天空调车不开空调,都是价格管制惹的祸!
然而这个真实的事例,以极其简明和形象的方式向人们示范着,同一件事情,市场来做,以及政府来做,有着怎样不同的成本支出。倘若公交公司拥有自主定价权,它只需将决定下达至各个车队,并在各辆空调公交车上贴上新的价格标签即可执行,时间短,成本低。反之,通过政府定价,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先要提出调价申请,接着进行成本监审,接着制定定价方案,接着听证和征求意见……直至最终做出调价决定,公交公司才能通知下属车队执行。整个过程嘛,“说快也快,说慢也慢。”其成本之高,于此可见一斑。两相比较,一目了然:同一件事情,政府来做的成本支出,要比市场来做高,高得远。换言之,就是市场远比政府有效率。效率云者,无非是说,要达到同样的目的,支付的成本低而已。这也就是经济学者反复呼吁“凡是市场能做的就交给市场去做”的原因所在了。
或以为,在公交这样的领域实行政府定价,是为了维护群众特别是低收入人群的利益。姑且不论为了维持低价,政府对一些所谓的公共领域进行大量补贴——这些补贴就是来自每一个纳税人缴纳的税款,也不论这种“暗补”方式带来的大量浪费和运营成本高企,单说这可见的成效:大热天乘坐公交车的人们,是些什么人?是有权势者么?不是,是有钱人么?也不是。有权势者有公务车车,有钱人有私家车,也可以打的。大热天乘坐公交车的人们,正是那些低收入人群——政府定价口口声声维护他们利益的人们。但如今的事实又如何?去年秋季引入的空调公交车,因为需要通过政府定价一系列程序,这些人们在大热天出行时没有能够享受到一丝清凉,一路汗流浃背。
曾经有一时,我以为,是因为需要价格管制,才有物价局。现在想想,或许是错了,恰恰相反,是因为有了物价局,才需要价格管制的。当然,这样的政府部门的存在,并不仅限于物价局。
2012-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