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华说
华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817
  • 关注人气:18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与阳光:以国有的名义寻租

(2012-06-21 10:04:23)
标签:

阳光

国有

寻租

杂谈

分类: 评论

风与阳光:以国有的名义寻租

(风、阳光与寻租) 

 

 

华说

 

《晋书·惠帝纪》云:帝又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 作为证明其昏愚的证据之一,司马衷的这惊人一问,在历史上大为有名。人们还把它编进了教育儿童的蒙学读物,世代流传。譬如说,在过去风行的《幼学琼林》上,就有“为公乎,为私乎,惠帝问虾蟆”的字句。

 

时光走到了公元2012年,“为公乎,为私乎”的一问,有了一个最新的现代版本:一阵清风,一缕阳光,为公乎?为私乎?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率先给出了答案,没有“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的模棱两可和拖泥带水,回答得干脆利落:为公所有。在本月中旬审议通过,并将于8月开始实施的《黑龙江省气候资源探测与保护条例》上,明确规定企业探测开发风能及太阳能资源必须经过气象部门批准,并白纸黑字地写道:“探测出来的气候资源属国家所有”。

 

如潮的调侃、嘲讽以及挖苦接踵而至,这是当然的,也是“必须的”。因为对于一本正经而又荒谬的规定,这无疑是最具力量的消解方式了。不过在嬉笑怒骂之后,倘若愿意稍稍收敛一下“娱乐精神”,这一案例其实是一只很好的麻雀,解剖一下,可以从中明白不少问题。

 

不言而喻,“属国家所有”的论断,是对风与阳光的产权界定。引发非议的重点,是这一规定将这产权赋予了“公”而非“私”,从而侵犯了每一个人的权利。此所以群情汹涌也。然而以愚观之,国有与否的争论,其实是言不及义的。因所谓为风与阳光的权属,纯粹是一件皇帝的新装。

 

从经济学的眼睛看出去,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物品”。这物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济物品,一类是免费物品。所谓经济物品,就是缺乏的,不足够的物品,是多胜于少的物品。这世界上的绝大多数物品,是经济物品,但不是全部。因为有一小部分物品,是属于免费物品,这类物品供过于求,多亦无用,人们不会争取更多一点。而免费物品的典型代表,就是空气和阳光。苏子曰:“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前者说得是经济物品,而后者所指,则为免费物品。

 

供过于求的免费物品,不存在“缺乏”,也就不会有“竞争”——既然不缺乏,人人各取所需,予取予携,怎会有竞争?既然不存在“竞争”,又何需产权哉——产权是一种制度安排,是为约束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而起。阿尔钦说,产权、竞争、缺乏三个词是同义的,此之谓也。风(空气流动即为风)、阳光,既为免费物品,不缺乏,无竞争,自然没有产权归属问题。“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或问:然则人们争抢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之地,又为何解?答曰:空气、阳光本身是不缺乏的,是免费物品,但转化利用风能、太阳能的地理位置是经济物品,是缺乏的,因此人们之间存在竞争,也就需要产权的界定。为什么城市里那些地处黄金地段的商铺租金奇高?就因为这地段是一种稀缺的资源!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之地,也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存在竞争,需要产权界定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

 

实际上,《黑龙江省气候资源探测与保护条例》出台的目的,是“昭昭然也”的,无非是作为负责组织实施《条例》主管机构的气象部门,想在新能源开发领域“分一杯羹”而已。看那条列,满眼是“审批”、“许可”之类的字眼。譬如说,按照《条例》规定,气候资源探测将实行探测许可制度,并在探测许可、申请许可的条件、探测许可申请、探测许可的批准、探测的规范和要求以及探测资料的汇交等方面,都有着有详尽的规定。一言以蔽之,就是今后企业探测开发风能及太阳能资源必须经过气象部门批准。也就是说,以往,企业想要从事风能、太阳能开发,必须通过发改委、国土、环保、以及电力等部门的审批,但《条例》实施之后,则还必须加盖气象部门的图章,方可成事。

 

这就是问题的枢纽所在。通过探测许可制度的设立,气象部门获得了行政管制的权力。有了这个权力,就有了上下其手的便利和可能,有了寻租的空间,为获取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提供了制度保障。至于是不是“气候资源为国家所有”,根本不是其关心的重点所在。扛出这样一面大旗,只不过是为了招摇过市时的方便。这种伎俩和手段,是见惯了的老掉牙了的,并无一新人们耳目之处。

 

在整体经济低迷的当下,发展民营经济的呼声似乎有在高涨起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的“旧36条”以及“新36条”之类的政策,似乎也在不断地出台着。但倘若政府动辄以“属国家所有”的名义行管制之实,再多的政策,也会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果。民营经济的发展,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只要放开管制、扫荡壁垒,民营经济自然会蓬勃地“野蛮生产”。“河水不长则陆草生焉,水长复为小河,生物亦生长如故。”民营经济的发展,也是同样一个道理。

 

2012-6-2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