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自行车的终结
(2012-06-05 10:14:11)
标签:
闵行区公共自行车免费网点公共服务成本杂谈 |
分类: 评论 |
免费自行车的终结
华说
免费,总是最讨人喜欢的。譬如说罢,政府推出一项公共服务,倘若是免费的,大抵是满堂喝彩,倘若是收费的,则免不了骂声一片。“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这些年来,自上而下的各级政府每年都照例会推出一些“实事项目”,其中不乏是免费的,自然,也因此收获了众多所谓“关注民生”的赞誉。
这些免费的“实事项目”,无不是大张旗鼓轰轰烈烈地开场,媒体的报道铺天盖地,但随后的进展,往往如泥牛入海,听不到任何消息了。这些项目究竟运作得怎样,有没有达到预期设定的目标?人们似乎没有兴趣,也没有耐心持续地关注。在这个意义上说,最新披露的上海闵行免费公共自行车项目3年来的运行状况,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案例,为我们清晰地呈现了“免费”的本质与代价。
位于上海西南的闵行区,企业林立人口密集,是当地颇有经济实力的一个行政区域。从2009年开始,闵行区率先在全市推行一个名为“公共自行车免费租赁”的实事项目。在地铁车站、大型超市等地设立网点,为居民提供免费的自行车租赁服务。官方的数据说,提供免费租赁服务的网点目前已经扩展到574个,其中绝大多数是在地铁站附近。按照规定,凡是在闵行区居住或者工作的人员,只需凭身份证到各租车网点办理“公共自行车免费租赁卡”,即可凭卡至任一网点随时刷卡取车。每次用车有2小时时限,在规定时间内还车于任一网点,仍需使用只需到任一网点再次刷卡便可再次延长2小时。
“一排排橙色的公共自行车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三年来,闵行区的免费公共自行车项目一直被舆论贴有这样诗意的标签。但最新传出的消息,却显示着这份诗意只是外面的人们的不知就里。真正的情形,其实远没有表面的光鲜,要尴尬的多、苦涩的多。主管部门披露的数据说,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公共自行车已经丢失近千辆,平均一天要丢失一辆车。
物质不灭。这些丢失了的公共自行车去了哪里?主管部门的调查发现,其去向大抵分为两类:一类称之为“霸王车”,即将一辆公共自行车占为己用,将“公车”当 “私车”。按照规定,公共自行车从网点租借,使用完毕后,必须就近归还到网点。但有人将车直接骑回家了,并在车身上加了把环形锁,公共自行车于是乎成了私人自行车。另一类是“流浪车”。譬如说,有人骑到大卖场之类的地方,由于距网点较远,懒得送回去,就把车停在大卖场门口。旁人看到车子没锁,乐得捡个便宜,骑了就走。此外,根据现行的规定,借车卡内初始积分为100分,在一小时内还车,奖励1分,超过一小时,就要扣分,如果超过24小时不还车,将被扣100分。借车卡内积分归零后,即使把车还了,也不能再借车了。需要重新激活。有人嫌手续麻烦,一旦积分归零,干脆“横竖横”,不还车了,一丢了事。在一些绿化地里,小区里,时常能看到“流浪车”的身影。
尽管主管部门表示,公共自行车是定制的,太显眼了,偷了去卖几乎不可能。而且公共自行车的零部件和普通的自行车都不“兼容”,不可能把零部件拆下来用到其他自行车上。不过在区区看来,转卖的可能性其实是不能排除的。因为,本区域的人们或许知道这是公共自行车,生活在别处的人们却未必知道。即便公共自行车的零部件不能用于其他自行车,依然可以将其拆卸之后当作破铜烂铁来卖,虽然所得微薄,但不要忘记,其取得的成本是零!
3年内丢失千辆公共自行车,这是一个尴尬的现实。自然,不同的人们,对此有不同的答案。正义之士们大抵会指责人们道德水准、文明素质之低下,这是一贯的老调子了。然则经济学怎么看?回答是,这是有价值的资源,因为没有采用市价的竞争准则而导致的“租值消散”。用更为通俗的,人们耳熟能详的话说,就是一出“公用地悲剧”。
停放在地铁车站的公共自行车,为人们提供了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便利,当然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有价值的资源,当然有价。可以想象,如果采用市场化运作,必然有人愿意出价购买这种服务,而有人不愿意出价。通过价格机制,市场筛选出了一批对此评价最高的人们,从而实现了资源的最有效利用。现在,因为采用“免费”的模式,价格手段的不再被采用,通过免费办卡,以先来先得的方式竞争自行车的使用,造成了大量竞争者的涌入——根据统计数据,闵行公共自行车目前投放数量为1.9万辆,但已经办卡的人们达到了23万。由于没有权利与责任的清楚界定,这种竞争的直接结果,就是资源没有达到应有的利用——或者乱骑一气导致自行车损坏,或者为个人所霸占,或者被随意地丢弃在路边。无论哪一种,原本为大众提供的出行便利的公共服务,都会因此大打折扣。而后两种,则直接导致了“3年内丢失千辆公共自行车”的出现。
不止此也。为提供这种“免费”公共服务的代价不是免费的,其代价之高昂,远在人们的想象之外。根据闵行2012年度财政预算申请,今年闵行公共自行车数量将扩增7000辆,达到2.6万余辆,拟用于公共自行车项目的总预算金额为2594.8万元。实际上,有居民算了一笔账,按照该区建交委与自行车公司签订的五年合约,以每年2000万元计算,合同履行完成时区级财政总共将支付超过1亿元。倘若用这笔钱采购单价200元的自行车,可以给闵行区内50万人每人发一辆! “免费”的代价和成本,由此可见一斑。
闵行免费公共自行车项目3年来的运行,再次验证的,依然是那个朴素然而不招人待见的道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据说,为了应对财政压力和自行车丢失现象,闵行区公共自行车项目今年下半年起将开始采用新运营模式,即每张卡收200元押金,10元工本费。不管怎么说,这是正确的一步,虽然只是很小的一步。
2012-6-5